钓鱼城战争背景: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直到1279年崖山战争宋室崩溃。这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最耗时、最耗力、最棘手的战争。四川合州钓鱼城战争发生于1259年,是影响巨大的战争之一。
钓鱼城之战又称合州之战。蒙哥汗八年(1258年)年底,蒙古侵略大军在重庆北部的合州钓鱼城下强迫重庆受阻。蒙哥派人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坚严拒绝并杀害使者。蒙哥决心用武力征服钓鱼城。第二年正月,蒙哥分兵攻打合州旧城(今重庆合川)和渠江流域的钓鱼城(今四川渠县东北)、平梁城(今四川巴中西),切断了与钓鱼城的联系。与此同时,蒙哥还派纽磷进攻忠(今重庆忠县)、涪(今重庆涪陵),切断下游宋军的增援,使钓鱼城完全孤立无援。
二月,蒙哥亲率诸军驻扎在城东南角的石子山上,扫清了江上宋军的船只。但蒙军连续攻打钓鱼城及其周边营寨,均被击退。四月,虽然蒙军绕道西北攻外城,一度登上城头,但仍被击退。前锋教练王德臣因屡攻不克而再次受伤而死亡,再加上夏季的到来,蜀地炎热,疫情流行,使蒙军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在王坚的带领下,南宋军民白天抵抗蒙军进攻,晚上偷袭蒙军营寨,蒙军无能为力。7月,蒙哥在督师攻城时受伤,死于重伤。征蜀的蒙古军队被迫撤退。攻击荆鄂的忽必烈也在年底北部争夺汗位,南宋得以延续。
蒙古骑兵刚从蒙古高原南下时,就像他们进入中亚、西亚和欧洲时一样,他们以杀戮为乐,掠夺了大量人口。在蒙古占领华北之初,一位大臣还认为“汉人无济于国”,要求杀死或赶走所有汉人,腾出土地放牧。但在元世祖忽必烈下诏伐宋时,他已明确规定要保护宋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正常的农业和商业。是什么促使蒙元统治者从野蛮走向文明?一方面,正是中华文明本身的伟大力量,使军事征服者最终成为文化征服者。
另一方面,宋军民的抗拒延长了蒙元的征服过程,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同时,他们也被迫意识到,完全依靠军事征服肯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南宋的军民从一开始就投降或被杀,虽然我们不能假设最终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蒙古军队永远不会自动减少焚烧、杀戮和抢劫,破坏的过程会更长,中华文明的创伤会更大。如果蒙元统治者的转变不足以解释这个问题,那么清朝入关的过程再次证明了这种因果关系。
钓鱼城战争背景:防止蒙古铁骑入侵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