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音乐在古代战场上瓦解敌人的作用,我们会想到“四面楚歌”的典故。楚汉争夺最后一场战役,刘邦与韩信、彭越等合兵,将项羽军层层围在山脚下(今安徽灵壁县南)。刘邦让士兵们唱楚地歌谣:“九月深秋,四野飞霜,天高水干,寒雁悲伤。最苦守边的Xi日夜犹豫,披甲持戟的Xi孤立沙岗。离家十年,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空床?项羽大吃一惊,说:“汉都已得楚吗?”楚人之多是什么?楚军的斗志于是瓦解了,天下遂归刘邦。据东汉学者应绍考定,刘邦军队当时唱的楚歌是《鸡鸣歌》。这首歌产于哪里?项羽叔叔项梁最初在吴(苏州)起义,楚兵应多吴人,有人说“四面楚歌”为“四面吴歌”。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千多年后,“四面吴歌”再次发生在历史上。据《革除逸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于1398年在南京去世,孙朱允炆即位,削诸王权。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不服,想夺冠,于1399年发动了“靖难之战”。当时朱棣围攻易州西水寨,久攻不下。西水寨士兵多为南方人,天寒衣单困守孤寨,士兵无不思乡。一个月夜,朱棣命令士兵们从四面八方唱吴歌。寨中士兵听到家乡凄凉的歌声,闻之都悲痛哭泣,许多人弃甲出寨投降,西水寨迅速落入燕王朱棣之手。一曲可以当十万兵。有许多历史战例在音乐中起着不战而胜的作用。晋人刘坤任并州(今太原)刺史时,曾多次被胡骑围困。夜幕降临,刘轼乘月登上城楼清啸,啸声悲哀忧郁,胡人闻之悲叹,心无斗志。半夜,刘坤又吹起了胡佳,胡人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都痛哭失声,大家都想起了故土。刘坤一次又一次地演奏胡佳,他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和悲伤。胡人终于受不了了了,退出了围攻。
北魏时期,河间王元琛重复了刘坤的方法。元琛为秦州刺史时,羌人叛乱,多次征召均无功返回。当时元琛帐下有一个叫朝云的女仆,元琛让朝云装扮成贫妇,去羌营乞讨。进入羌营后,朝云便伺机吹起来。持续的忧虑从朝云的雾中飘出,羌人听了泪流满面,互相说:“什么是弃坟井,在山谷里为寇也”,于是全部归降。一个小小的一管君竞制服了一支狼似虎的军队,人们称赞朝云说:“快马健儿,不如老妇吹君”。
音乐也是力量的源泉。春秋时期,列国纠纷,管仲随齐桓公出征。长途行军使士卒疲劳,速度慢。管仲遂作《上山歌》、让他们唱《下山歌》。士卒精神振作起来,以前的疲劳一扫而空,行军速度加快。齐桓公问管仲这是什么原因,管仲回答说:“人劳其形疲其神志,悦其心则忘其身”。桓公听后感叹道:“原来力可歌也”。
揭秘:古代历史上那些靠音乐取胜的攻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