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年,匈奴相对强大,刘秀无法与匈奴作战。建武24年(48年),匈奴发生争夺王位的动乱。匈奴贵族互相残杀,呼韩邪只带领部众归属东汉王朝。从那以后,匈奴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东汉政府将成立匈奴中郎进行监督,每年向附属的南匈奴提供一定的粮食、丝绸和丝绸等材料。南单于协助东汉政府抵御北匈奴的入侵,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南匈奴属于汉朝后,北方的所有县都挤满了南匈奴人和北匈奴人的新附属群体。此后,匈奴人不断迁往凉州以东并州以西,后来集中在并州中部的汾水流域。
和平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南匈奴社会生产的发展。与此同时,南匈奴人从入塞开始,不仅分布在边境,还与汉族人错居。
这种胡汉错居的方式带来了文化融合,为匈奴人从生产组织和军事组织相结合的畜牧业经济转向农业经济提供了便利。
公元187年,南匈奴发生内讧,黄巾军起义时,董卓“威胁天子命令诸侯”,封建分裂势力并存,汉朝没有时间照顾匈奴。因此,南匈奴参加了农民军的土豪活动,主要活动区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和山西省南部。公元195年,南匈奴参加了中原封建军阀的混战,东汉大学蔡勇的女儿蔡文姬在此期间被带到匈奴。此时,南匈奴已经占据了黄河流域的许多县。
[img]19410[/img]
公元202年,南匈奴领导人隶属于曹操。为了北方的稳定,曹操先后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注2),每部分选择贵族为帅,另一部分选择汉族为司马监督。与此同时,曹操还将并州的中下匈奴人纳入汉族。这样,南匈奴就完全融入了曹魏的政权,中国北方就完成了实际的统一。
然而,这一措施使匈奴的许多下层人民成为奴隶。因此,魏晋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地区出售匈奴人和其他杂胡作为奴隶。即使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后裔刘渊利用这些下层奴隶的抵抗建立了“后汉政权”。然而,在西晋时期,各民族人民往往打破民族界限,共同抵制各民族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公元48年 东汉收服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