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复兴。希腊船队从爱琴海进入地中海,将橄榄油、葡萄干、棉花、葡萄酒、皮革和羊毛运送到其他国家,并将欧洲的启蒙思想带回中国。早在18世纪末,希腊的独立运动就开始酝酿,著名诗人里加斯·维列斯迪利斯就呼吁人们反抗土耳其的统治。当时,大量失去土地的希腊农民自发组成了“克来夫特”(意思是土匪),以游击战打击土耳其封建统治。1814年,随着革命组织“友谊社”的成立,主要由开明知识分子组成,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821年3月,希腊民族起义爆发,亚历山大·阿莱克桑兹罗斯·依普希兰狄斯和“克里夫特”将军特奥多罗斯·科罗克特洛尼斯成为主要领导人。3月23日,起义烽火蔓延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各区。4月7日,斯佩采岛宣布起义。4月22日,普萨拉宣布起义。28日,伊兹拉岛起义者控制科林斯。5月7日,阿提卡地区的村民冲进雅典,迫使土军退守卫城。到目前为止,起义军席卷了希腊的大部分陆地和爱琴海的许多岛屿。今年6月,依普希兰迪斯在德拉戈被土耳其军队击败,起义军遭受了严重挫折,但科罗克特洛尼斯挽救了危机,10月5日征服了首都特里波利斯,土耳其总督胡锡特帕夏自杀。第二年6月,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命运大将德拉马里斯率领2.3万步兵和6000骑兵在南部的科罗尼登陆,联合守军继续血腥镇压。土军长驱占科林斯卫城,深入伯罗奔尼撒腹地。科罗克特洛尼斯故示弱敌深入,在阿尔沃斯和德尔维纳齐亚设下伏兵,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在佩特雷全歼土军。这场战役之后,弱小的奥斯曼帝国再也不能单靠自己的力量镇压起义了。奥斯曼帝国苏丹向名义上臣服于自己的埃及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求助,以对抗希腊军民。埃及非常强大,被称为腐朽的奥斯曼帝国“唯一有活力的部分”,土耳其近卫军阿比西尼亚阿里统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从西方购买机器,聘请技术人员,建立了埃及第一批现代工业,规模在当时的非洲首屈一指。
[img]14200' />
阿里特别注重军事建设,毫不犹豫地聘请法国教官来训练军队,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军事企业。1820年,埃及也是非洲最大的开罗兵工厂,可以生产火炮和枪支。其中,火炮车间有1500名工人,每月可生产203毫米臼炮和300多支510毫米巨炮;步枪车间有900名工人,每月生产700多支法国最新步枪。1829年开工的亚历山大造船厂有5500名工人,可以生产欧洲大国建造的战列舰。比如主力舰“埃及”号和“阿克”号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配备火炮32门,中下层配备火炮34门,可载1000多名官兵。有一次,拿破仑出征埃及时,法国旗舰“东方”号也只有120门火炮。1834年,当法国著名拿破仑元帅奥古斯特·弗雷德里克·路易·马尔蒙参观船厂时,他也对埃及海军的惊人发展印象深刻。
阿里巴巴对帮助土耳其镇压革命不感兴趣,但当马哈茂德二世表示愿意让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给阿里巴巴时,埃及统治者欣然应命。此时,希腊起义军内部出现了不应有的权力纠纷。以科洛克特洛尼斯为首的“克莱夫特”与伯罗奔尼撒半岛贵族与伊兹拉岛船主发生冲突,连续两次内战爆发。起义军被严重削弱,在埃及军队到来之前错过了赢得战争的有利机会。1825年初,阿里命其子易卜拉欣帕夏率领9万军队前往希腊,协助土军镇压起义。埃及军队领先部队1.8万人乘坐146艘运输船,在51艘军舰的掩护下从亚历山大港拔锚起航。他们首先占领了克里特岛北端的哈尼亚,在那里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基地,然后驶往伯罗奔尼撒。2月23日,4000名埃军步骑兵抢滩登陆,随后的部队也纷纷到达,对起义军进行了进攻。在埃军的强大攻势下,战局急转直下,埃军陆续占领了特里波利斯和半岛的大部分地区。4月25日,在40艘战舰的掩护下,土军主力3万人分乘100艘运输船包围了希腊西部重要港口梅索朗吉昂,但由于城市的长期攻击,他们无法克服。12月,易卜拉欣率领埃军1.7万人奔赴,希腊军民誓死抵抗,土埃军队遭受重大损失。后来,1826年4月11日,由于长期被围困,城市流行病终于失守,只有1300多名军民活了下来。
[img]14201[/img]
梅索朗吉昂的坠落标志着希腊独立战争的严重挫折。土埃军队(尤其是臭名昭著的土耳其近卫军)肆意杀戮。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残忍无情,杀死了所有的男人、老年妇女和儿童,只留下年轻妇女作为军人的妻妾。仅在希俄斯岛,他们就屠杀了2.3万人,卖掉了4.7万人作为奴隶,土埃军队甚至连根拔起橄榄树(这是当地唯一的作物,也是唯一的食物来源)。在君士坦丁堡等地,伊斯兰极端分子要求实施“圣战”,杀死奥斯曼帝国的所有希腊人。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主教格里高利五世被土耳其暴徒吊死,因为他拒绝提供著名希腊人的名单。
奥斯曼土耳其的残暴震惊了整个欧洲。仅仅出于情感因素,欧洲人民无法容忍对西方文明发源地的破坏,更不用说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了。当时,许多国家组织了“战斗希腊朋友委员会”,一些国家甚至派出了志愿者,许多来自欧洲国家的名人志愿者为希腊而战,英国海军上将托马斯·柯克伦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带领希腊以有争议的海盗袭击,严重打击了土耳其的对外贸易。英国著名诗人乔治·拜伦代表了另一种为理想而战的人。他放下正在创作的名字“唐黄”,去希腊参加起义,承担筹款和购买武器的重要任务。有时他帮助调解起义军的内部纠纷。1824年4月19日,积累劳动力和疾病的拜伦死于军队。在俄罗斯,由于东正教的共同信仰,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热情地歌颂了这场独立战争。苏丹诺夫、科斯京和赖科等一些退伍军官自愿与叛军并肩作战。起初,欧洲人对希腊的同情主要来自民间,但随着战争的国际化和土埃军队的暴行,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深切关注。
[img]14202[/img]
早在1823年2月,英国政府就向土耳其宣布,如果土耳其政府拒绝履行不迫害基督徒的承诺,英国将很难与土耳其保持友好关系。1824年,英国外交部长乔治·坎宁宣布承认希腊是战斗的一方,并向希腊临时政府提供贷款。1826年,由于宗教、民族和地缘政治因素,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弱势的奥斯曼帝国被迫与俄罗斯签署阿克尔曼条约,承诺撤出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1826年4月4日,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彼得堡条约》,呼吁希腊以土耳其的名义成为自治国,并每年向其纳税。该条约还规定,两国都不在希腊寻求特权。第二年7月18日,不愿袖手旁观的法国也参加了。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签署协议,宣布对驻扎在希腊的土埃军队实施“和平封锁”,要求双方立即停火,敦促土耳其接受希腊自治。否则,三国将采取联合军事行动,但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拒绝了这一要求。
纳瓦里诺海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它是怎么战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