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鼎盛时期,一个以粟末漠河族为主的漠河国出现在中国东北大地。
公元713年,其首领大佐荣被唐玄宗封为渤海郡王,后来战争神秘消失。在北京郊区怀柔区,有一个怀柔第一行政村“渤海村”。这是纯粹的巧合还是内在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公元698年至926年,漠河人大佐荣在大唐东北地区建立了震国,自称震国王。公元713年,唐玄宗被封为渤海县国王。公元762年,唐朝颁布了渤海国的法令。首都最初是旧国(今吉林敦化)。公元742年迁都显德府(今吉林和龙),公元755年迁至龙府(今黑龙江宁安),契丹于926年灭亡。
,历时229年。
大佐荣的父亲叫乞乞仲象。他原本是苏末漠河的部落首领,曾附于高句丽政权。唐高宗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和附近的漠河、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大量高句丽遗民和部分漠河人被迫迁往内地。
其中,大佐荣的父亲乞求中象带领他们搬到了当时唐代卢龙节的营州(柳城,辽宁朝阳),并从唐代开始在营州生活了30年。大佐荣在此期间出生并长大。在此期间,他们与汉族人有着深刻的接触,深受唐朝政治氛围的影响,在后来建立渤海国家方面发挥了文化催化作用。
[img]13895' />
历史上,渤海国也曾分为两部分
据《唐地理志》记载,公元724年,渤海国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在渤海国家原地,另一部分南迁至幽州城(今北京宣武地区)。25年,唐元迁至幽州城北35华里的桃谷山,建立了燕州。据《东燕州城》记载。这座城市是方形的,整体上是夯土建造的,边长1华里,东南西北各有一扇门,城外有护城河。
不幸的是,宣王统治时代结束后,渤海贵族之间的内斗愈演愈烈,渤海国从此衰落。公元926年,曾梦想进入中原的渤海国被契丹皇帝耶律阿宝带领军队灭亡。
渤海国家已经存在了230年,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渤海国家继承了高句丽的精神,并延续了它的历史,但它在灭亡后的一千年里被遗忘了。如果没有渤海国家,高句丽的精神将不会继续,历史将从现在开始中断,而大作荣建立的国家将被忽视。
大佐荣不仅重现了高句丽创造的辉煌,也给了他的遗民希望和勇气。
事实上,早在唐朝,渤海国家就经历了一次移民迁移
唐建中三年(782年)的幽州节让朱涛反对唐朝。叛军攻打京师,夹住燕州,燕州被毁。为了避免战争,渤海人民纷纷逃离。他们从昌平经过桥子和北宅,沿着怀沙河蜿蜒而上。
当他们到达今天的渤海地区时,他们看到了四面环山,中间有一片开阔的土地,在这里扎根。就这样,这些逃离的渤海人民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由于战争的流离失所,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错过家乡。为了表达这种思乡之情,他们称之为渤海。也就是说,现在怀柔区最大的行政村——渤海研究所。
[img]13896[/img]
渤海所在地位置十分重要,西接居庸关,东接慕田峪关,南接十三陵 地面只有几十公里,为此,明明
治理16年(1503年),开始投入巨资建设渤海所在地。承担起内护皇陵、外防敌寇的重任。渤海所村前世神秘,今生更加精彩。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邓华和宋轮的第四纵队在这里开始了平北抗日的第一枪,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歼灭了一支日本中队。在解放战争中,战斗英雄董存瑞在渤海生活了两年零五个月。
在新中国,1971年9月13日,林彪集团骨干李伟信、于新野等人也在渤海所沙峪村被迫降落并抓获。
渤海国是如何灭亡的?大佐荣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