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10日至2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在红旗波罗海舰队和拉多加湖舰队的协调下,列宁格勒右翼军队进攻战役是列宁格勒战役的最后几场战役之一。与斯维里·彼罗扎沃茨克战役一起,是苏联1944年对德国十次打击的第四次打击。
战斗的目的是在卡累利阿地峡恢复苏芬国界,从敌人手中的JF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Z义共和国和列宁格勒州北部。预订通过列宁格勒和卡累利阿协调
进攻行动(见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迫使芬兰退出战争。
[img]12901[/img]
芬军在卡累利阿地峡有第三个防御任务、第四军,还有各种主要的预备队(总共有6个师,另外4个旅),后来合编为“卡累利阿地峡”集群。防御深度120公里,包括三个地带和维堡围郭。芬兰湾有160多艘芬兰和德国军舰。指挥部战役试图规定,第21集团军在战役第9-10日攻占维堡,向别洛奥斯特罗夫和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23集团军应在第21集团军进抵谢斯特拉河后转入进攻。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指挥官是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应支持第21集团军进攻,并准备登陆。拉多加湖舰队(司令为切罗科夫海军少将)应配合第23集团军进攻。900多架飞机支援陆军的行动,包括空军第13集团军、防空军近卫歼击航空兵第二军、红旗波罗海舰队航空兵。苏联步兵比敌人多一倍,炮兵和坦克多五倍,航空兵多两倍,因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是苏联元帅戈沃罗夫)右翼集中兵力武器。苏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优势更大。
[img]12902[/img]
6月10日,第21集团军转入进攻,突破第一防御区,强渡谢斯特拉河,继续向纵深和两翼发展进攻。方面军司令戈沃罗夫以方面军预备队步兵第108军加强第21集团军。6月11日,第21集团军步兵第97军转移到第23集团军进攻。6月13日底,第21集团军各兵团抵达第二防御区,但未能突破行进区。敌人已经占领了战役预备队和从第一防御区撤退的部队。考虑到芬军主要集团集中在维堡公路上,军司令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左翼(沿滨海公路)。第110步兵由方面军预备队转移到第21集团军,并转移到大约110个炮兵营。6月14日,夺取第二防御区的战斗行动开始,6月17日前被突破。近卫坦克第一旅在夺取第二防御区的战斗中,实施了大胆的机动,绕道了库泰尔塞凯的重要防御枢纽,战绩特别显著。芬军统帅部迅速将第五军从南卡累利阿调到维堡地区和武奥克萨河,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了三分之四的军队。但未能阻止苏军的进攻。6月19日,第三防御区和维堡筑垒区内围郭被突破,6月20日苏军占领维堡市。在维堡西北推进10-12公里后,第21集团军继续进行紧张战斗。第二十三集团军清除了武奥克萨河南岸敌人的登陆场,并在北岸夺取了登陆场。第59集团军被调到卡累利阿地峡,加强列宁格勒军队的部分部队,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合作,清除了维堡湾15个岛屿的敌人。
[img]12903[/img]
点评:此战中,苏军击败芬军重兵集团,前进110-130公里。芬兰的军事政治形势大大恶化,为6月21日卡累利阿方面军实施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维堡战役是多地区防御的一个例子,它在高速(平均每天晚上10-12公里)逐渐突破坚固的筑垒。维堡战役的突出之处在于及时改变主要突击方向,在进攻过程中大规模改变部署。突破敌人第一防御区的特点是在进攻前夕以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突击事先摧毁永备工事。强击支队和强击群在突破防守中起着重要作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拉多加湖区的舰队给予了方面军队的巨大支持。党政工作的明确目的激发了军队和海军全体人员的强烈政治热情和进攻精神,这是维堡战役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非常重视军队在特殊地形条件下的进攻训练。士兵们士气旺盛,发扬了集体英雄Z义和自我牺牲精神。6.9万多名士兵获得政F奖,27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48个兵团和部队获得了“维堡”和“列宁格勒”的荣誉称号。
维堡战役有哪些战略战术?苏联是如何获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