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5000多人。曹芳为什么无动于衷?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看。
影响高平陵的变化
魏齐王正始十年(西历249年),曹魏权臣发动高平陵政变,对曹魏政权后的走势影响很大,@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政变甚至对吴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情应该从魏明帝曹睿开始。魏明帝统治期间,命运似乎对曹家不友好,导致魏明帝没有直系儿子继承王位。无奈之下,曹睿不得不从曹楷(曹丕弟弟曹张之子)那里继承曹芳,做自己的养子,将来继承自己的王位。
[img]11426[/img]
曹睿去世时,曹芳还是个孩子。因此,曹睿把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希望他们两个能成为辅政部长,帮助曹芳。
出乎意料的是,曹瑞去世后不久,曹爽开始在朝廷发展自己的力量,甚至欺负太后,所以在朝廷里,每个人都看着——毕竟,曹爽的力量略大于司马懿。不难看出,当曹瑞去世时,他也担心司马懿会对曹的世界不利。
司马懿是如此的宽容,一方面麻痹了曹爽,另一方面,他秘密地联系了自己可以利用的力量。最后,在最初的十年里,曹爽带着曹芳去高平陵为曹瑞扫墓。司马懿借此机会发动了政变。最后,他杀死了5000多个曹氏族,开始掌握曹魏的政权,为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
曹魏的这一变化也被吴国皇帝孙权所看到,这使得晚年的孙权害怕朝廷中许多基础深厚的大臣,并进行了清洁,直接影响了吴国后来的帝位和政治方向。
[img]11427[/img]
一场政变可以说影响了两个国家。
曹芳的生父曹楷在高平陵之变中几乎毫无作为。原因是什么?
曹家的没落
高平陵的变化被认为是司马懿的豪赌。
在高平陵变革期间,曹芳皇帝和曹爽在一起。司马懿控制的只有北京、郭太后和北京师傅的一些军队。如果曹爽以曹芳皇帝的名义,结合自己的权力,聚集北京外的军队,攻打司马懿,那么高平陵变革的方向还不得而知。
然而,司马懿并不是一个赌徒。他的把握在于他非常了解曹爽的性格:他软弱无能,不堪重负。当他遇到与生死有关的事情时,他会失去一个平方英寸,最终被任何人安排。
最后,曹爽在掌握优势实力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最终给曹家带来了杀人之祸。
曹爽可以被视为曹芳时代曹家的切片和代表。曹爽之所以能被曹睿看中,是因为曹爽是曹魏宗室中的优秀人物。优秀的曹爽,在高平陵政变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有优势的情况下被屠杀。可想而知,其他宗室的情况。
因此,不难理解曹楷为什么选择忽视高平陵的变化——首先,就个人才能而言,曹楷并不一定比曹爽高多少,也没有扭转局面的能力。其次,曹爽投降后,朝廷的权力重心已经转移到司马家族手中。即使曹楷想辗转反侧,他也很弱,很难独自唱歌,很难扭转大局。
因此,曹楷在高平陵之变中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为什么曹芳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5000多人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