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名将真的是纵欲而死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在南宋将领中,如果张军、刘光世等人名不副实,战功和作用都不出名,那么吴杰恰恰相反,他属于“名轻重”,对朝廷的贡献远远超过他的名气。他是一个可以与岳飞和韩世忠相比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吴杰可能是边境将军,一直在四川和陕西与金军竞争,远离朝廷中心,信息传递不方便,导致他的知名度不够高。
[img]10747[/img]
吴杰,南宋名将
吴杰出生于1093年,比韩世忠小3岁。他是一个诚实、诚实、坚强的西北人。他从小就学习文学和武术,有战略,骑马和射击都很出色。他属于军政双优人才。20多岁时,他投军守边,先后在曲端、张俊手下效力,与西夏军、金军作战,屡立战功,在军营中露出头角。在青溪岭之战中,吴杰率部大败金军,追击30里,“金人始有恐惧”。后来率军收复华州,消灭地方叛乱,凭功晋升为右武医生、忠州刺史。
[img]10748[/img]
吴杰在战场上战斗
宋金富平战役后,吴杰真的在军事上大放异彩。兵团规模的决战以40万宋军的失败告终。张军教练应该承担首要责任。他应该保险,但他很不耐烦。最后,“五条路都被困住了,巴蜀大震”埋葬了宋军的大量有生力量、物资和设备。作为张军非常重视的下属,吴杰在战斗中勇敢地杀死了敌人,打了几场局部胜利,但很难改变整个战争局面的不利因素,只能在整个溃败中减少损失。
富平战争结束后,吴杰担任统制,被命令整编宋军残部,根据危险,与傲慢的金军进行了三场激动人心的血战。第一场战斗是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之战。和尚原本是入川的门户,地势险要,金军先后两次发兵数万次攻打,目的是攻入四川,然后迂回攻入江南。吴杰和他的弟弟吴林在无助的情况下,以数千对数万,坚持不懈,巧妙地使用计划,切断金军粮食道路,利用夜间袭击,击败金军,赢得了和尚原的守卫战。
第二场战斗是饶凤关之战。1133年2月,吴杰奉命援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西)。他不遗余力地带领军队一夜之间攻击300英里,以金军意想不到的速度赶到饶凤关。面对金军的疯狂进攻,吴杰在城头指挥,宋军弓弩齐发,大石砸压,坚守了六个昼夜,金军堆尸如山,始终无法破城。后来有降兵给金军带路,绕饶凤关,前后夹击,吴杰无奈撤退,金军进占饶凤关。但粮薪接济不上,金军又弃关回撤,吴杰率军趁势掩杀,杀死金军数千人。
[img]10749[/img]
饶凤关之战
第三场战斗是仙人关之战。1134年2月,金国最勇敢善战的将军严(金)率军10万进攻仙人关,试图一举破关占领蜀国,然后沿长江东下消灭南宋。金军志在必得,许多将领带着家人,想在“天府之国”定居。吴杰和弟弟吴林不怕强敌,拒绝死守,关上关下的尸体密密麻麻,血流成河,但宋军的旗帜总是高高飘扬在关上。金军长途跋涉,又经历了血战,久而久之,疲惫不堪,宋军趁势攻出城外,重创金军。金军军心大乱,粮草接济困难,只能灰溜溜地撤军。
这三场战斗的胜利意义重大。金军不能入蜀,南北夹击计划不能实施,南宋王朝减轻了后顾之忧。此外,吴杰率领的四川、陕西、宋军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对金军形成了强大的威慑,使其在南方入侵时总是感到“背部冷”,无法尽力影响进攻计划。对吴杰的贡献,高宗赵构心知肚明,亲笔写信给吴杰说:“我只后悔相隔遥远,不能碰你的背啊(不能碰你的背啊)。”
吴杰在川陕地区与金军抗争近10年,耗费了大量心血。毕竟,他的地方很危险,交通堵塞,周围没有帮助,这对粮食和工资的供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吴杰对此“三管齐下”,一是实行屯田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尽量自给自足。史记吴杰在川陕九州开发了60多个农场,耕地850多顷,每年收获20万块粮食石。二是裁员冗员,将许多从军家属迁往江南,减轻了供给负担。三是实施粮草水陆转运新法,发行银会,促进商业贸易,有效缓解粮草军费短缺的困难。
吴杰战斗多年,伤病缠身,1139年6月在仙人关死亡,年仅47岁。对他的死因,有人说是酒色过多,吞食丹药而死,给吴杰贴上了“黑标签”。元朝宰相脱脱在评价吴杰时说:“晚节有很多嗜欲,让人在成都钓鱼,喜欢诱饵丹石,所以咯血病死了。“然而,据《夷坚志》记载,吴杰喝了含有蝗虫卵的脏水,体内长出幼虫,侵入内脏,导致穿孔而不治身亡。这种疾病的症状类似于人们过度放纵和吞下丹药后的肤色和形状,这被误解了。现在有专家探索吴杰的死亡,认为吴杰不是死于纵欲和吸毒,而是死于内脏寄生虫病。
吴杰死后,高宗赵构为他辍朝两天,追求少师,并下令在仙人关为吴杰立庙。宋孝宗即位后,将吴杰封为涪王,位列南宋七王之一,与鄂王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军、王杨毅中、王吴林分享后世荣耀。
吴杰的贡献可以和岳飞相比,为什么他的名气这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