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之战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img]10440[/img]
在陈仓之战中,诸葛亮手中有10万军队,而对手只有1000多人。事实上,他以一座孤城击退了诸葛亮的进攻。这是由以下因素共同造成的:
一、兵出陈仓被对手预料到。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出陇右,第二次选择兵出大散关,直接插入中西门户陈仓。陈仓是今天的陕西宝鸡,现在也是西部的重要城镇之一。陇海铁路与宝成铁路交汇,西至甘肃、青海,南至四川。
在汉中通关中,除了子午道、唐罗道、褒斜道外,还可以从汉中盆地向西,然后向北折叠,在那里翻越秦岭,过度关闭陈仓。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说明里修秦岭栈道,却偷偷从陈仓的大散关出兵,打了关中的敌人措手不及。
[img]10441[/img]
诸葛亮这次兵出大散关,大概有两个考虑因素:一方面蜀军在陇右新败,再兵出陇右大家心里都会有障碍;第二,北伐更重要的是为了应对孙权在合肥的行动。我们必须抓住战斗机,迅速成功,然后离开陇右太慢。
不幸的是,对手提前想到了诸葛亮的计划。第一次北伐后,魏军在西线的指挥官曹震“以良惩祁山,后出必从陈仓”。曹震命令魏将军郝昭和王守卫陈仓,并“治城”,为防守做好准备。
二、对手郝昭不是无名的一代
说到郝昭,他常常认为自己因陈仓一战而出名,以前是无名之辈,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三国志》中没有郝昭的传记,但不能说郝昭诞生了。据《魏略》记载,郝昭年轻时入军,取得了多项战功。他从部曲督一步步升为杂号将军,相当于军长,不是无名小卒。
[img]10442[/img]
魏文帝称帝前后在凉州叛乱。曹魏武威县太守不丘兴向金城县太守苏求助,苏则率兵救援。郝昭驻扎在金城。他帮助苏则打败了叛军。叛军后,他多次起事。郝昭带领军队一个接一个地平静下来。郝昭“守卫河西十多年,畏服民夷”。
郝昭为什么不出名?他在河西服役很久了,不为大家所知,但他是一个长期在一线摸爬滚打的将军,经验丰富,敢打敢拼。
三、陈仓城虽小,但极其坚固
陈仓是关中西门,兵家必争之地。长期以来,它一直受到重视,城市建设非常坚固。据清代《宝鸡县志》记载,陈仓城建在一块平台上,靠近原麓,前横高岸。它是根据情况建造的。地形危险,城市坚固。
[img]10443[/img]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11月,凉州人王国起事,带领重兵包围陈仓。结果他攻了80多天,没有进城,只好退出,说明陈仓真的很容易防守,很难攻击。
郝昭接到驻陈仓的任务后,立即开始加固城市。他修建了一座比原来的陈仓城更坚固的新城。《元和县志》说,陈仓的故城位于宝鸡县以东,新旧城相连。考古发掘证明,这里确实有两座城市,距离只有1000多米。
在冷兵器时代,最难打的就是攻城战。只要守城方粮草准备充足,弓矢等器具丰富,几个月都不算长,一年两年也是可能的。
四、郝昭等将士守城意志坚定
诸葛亮率领10万蜀军前来,一开始并不在乎陈仓这个小镇,想一战而下,或者让敌人望风而逃。
[img]10444[/img]
敌人没逃,诸葛亮也知道攻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找了个叫靳详的人,跟郝昭是老乡,让他劝说。
郝昭坚决不降。他在楼上对金详说:“魏家科法,清也练;我是人,清知道。”曹魏的法律很严格。如果我降下来,我的家人和民族都会受苦。我不能降下去。郝昭说的是实话。
就这样,诸葛亮不得不硬攻。蜀军使用了最先进的围城攻击设备,使用了梯子和冲车,但守城人非常顽强。他们用燃烧的箭反射梯子,用绳子和螺栓上的石头打碎冲车。
诸葛亮不得不以更愚蠢的方式攻城,命令“百尺楼”。建成后,蜀军站在上面向城市射箭,但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距离太远,射出的箭没有足够的力量。
[img]10445[/img]
诸葛亮干脆下令工兵作业填补护城河,但郝昭不断加固城墙,但蜀军到了城墙下却进不去。
蜀军崩溃了,做出了最愚蠢的办法:派工兵到城里挖地道。但这个动作不好。郝昭“在城里穿地横截”。他的具体攻防情况可以参考电影《墨攻》。
五、曹魏援军陆续开来
诸葛亮带领蜀军进攻了20多天,没有攻占陈仓城。事实上,这很正常。我们不能说蜀军的战斗力不好,更不用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般了。
曹操围攻雍丘,打了几个月,袁绍围攻东武阳,打了一年多,刘备围攻成都,也打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攻击不到一个月,什么问题不能解释。
[img]10446[/img]
让诸葛亮继续攻下去,陈仓当然是可以攻破的,但此时传来消息,曹魏的援军到了。
留在长安的曹真一开始不敢马上救陈仓。他担心蜀军会多次进攻。主力离开长安后,蜀军给了他一个“子午谷偷袭”,问题很大。
然而,魏军的整体势力非常强大。魏明帝急忙调到驻扎在方城的张合,命他率3万人救陈仓。因此,诸葛亮想要快速进攻和战斗,他不得不考虑撤军。
一般来说,陈仓之战打得中规中举,攻击者也尽了最大努力,守卫者也很优秀。攻防正常,没有意外。这是一场正常的攻防战。
那么,既然知道陈仓短时间内打不下,既然知道魏军肯定会帮忙,诸葛亮为什么要发动这次北伐呢?即使战术上没有错,战略决策难道不是明显的错误吗?
[img]10447[/img]
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发生在第一次北伐结束的几个月后。他如此焦虑,主要是为了应对孙权的行动,打下陈仓,进一步推进长安。这样更好。即使没有,控制西线战场的魏军主力也达到了目标。此外,中线战场的张合所都已经超出了战斗的目标。
@ 虽然第二次北伐没有取胜,但目的也达到了,不是一场败仗。
为什么诸葛亮在陈仓之战中失败了? 人们期待着从这个地方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