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洪水七军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您参考。三国三大战役都没有震惊中国,关羽洪水七军可以吗?
建安二十四年,守卫荆州的刘备部将军关羽率军攻打曹操守卫荆州的征南将军曹仁。很快,曹仁的外围部队被摧毁,他被关羽包围在樊城。
[img]8637[/img]
关羽
不久前,刚刚经历汉中战败的曹操派出了五位好将领之一于禁,率领七路援军救援。然而,天气并不美丽。于禁军刚到荆州,下了大雨。关羽趁机攻打,于禁不敌,导致自己投降关羽,率领军队成为俘虏。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洪水七军。
当时于禁带领曹操的生力军,于禁本人在曹军中地位高,威望大。他的失败直接让曹营自上而下恐慌。就连曹操本人也曾计划迁都叶城避开关羽的边缘。
陈寿在历史书中用了四个字来记录关羽的记录:震惊中国。这种评价是三国中唯一的,即使是三国历史的三大战役也没有类似的记录。为什么他们没有类似的评论,关羽也有这样的记录?
如果你想探索关羽震惊中国的意义,你可能需要弄清楚中国在这里的意义。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中国,这个词也代表了中原很长一段时间。
[img]8638[/img]
袁绍
歪史认为,这里的华夏是一个地域代名,而不是全意义上的华夏。它是一个狭义的诸夏地理区域,而不是所有的中国概念。
周朝分封后,商周系的诸侯国也自称诸夏,这是第一层地域歧义,原封国自称诸夏,他们所在的封地就是诸夏的范围。
关羽北伐襄樊一代恰好是周朝在南方封国的地区,但后来这些地方成了楚国的势力范围,但这个中国的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当地的诸夏或中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
这一观点是历史学家傅斯年提出的,他认为陈寿记载了关羽威震华夏的含义,华夏代表襄樊地区。
[img]8639[/img]
于禁
此外,当时关羽正在蓬勃发展。现在河南以南的许多地区都有人呼应,这导致了中原的恐慌。这个地区恰好是中国的大本营,当时和以前都是绝对的中国心脏。曹操计划迁都,说明当时人们的心是什么样子的。
连曹操都打算迁都,说明威震华夏不是谎言。关羽确实威胁到了中原。在这里说威震华夏并不过分。在这里,华夏仍然指中原和襄樊一代。
[img]8640[/img]
建安末期地图
当时,关羽威胁的襄樊和中原是狭义的中国地区。陈寿的记录并不过分,但非常合适。但当后人解释时,他认为中国一般指的是整个中国,这与陈寿的初衷背道而驰。他认为陈寿对关羽来说太夸张了。
至于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三大战役,虽然作用很大,但影响有限,官渡之战对袁绍的打击有限。曹操完全占主导地位。袁绍死后,曹操的几个儿子与曹操作战,以平定河北。
[img]8641[/img]
庞德
赤壁之战对曹操没有太大打击。事后,人们南征西讨。相反,他们平息了张鲁,导致益州一天数惊。守卫合肥的张辽创造了江东的威震。
最后,在夷陵之战中,虽然刘备的一些主力军被摧毁,但蜀汉并没有全部崩溃。相反,孙权在胜利后仍然害怕,不得不派遣使命和。
即使有恐惧,这三场战役中的一场是河北,另一场是益州。曹操没有恐惧,根本谈不上华夏的威震。
与三国三大战役相比,关羽水淹七军和关羽水淹七军 为什么关羽能威震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