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个人恩怨,吴三桂跪在多尔根,袭击了驻扎在山海关附近的农民军,杀死了数千名农民军。李自成决定用武力消灭关宁铁骑。他带领军队20万人,实际上有13万人在战斗。当时驻扎在山西、河南等地的顺军达到40万人,兵力相当分散,这是李自成不重视满清和山海关一代明军的表现。
[img]7517[/img]
多尔根希望李自成和吴三桂互相残杀,大顺军气昂昂地向一块石头进军。吴三桂率先向大顺军发动骑兵进攻,大顺军用弓箭和大炮对敌人进行反击,一时间关宁铁骑伤亡数千人。刘宗敏亲自率领军队反击吴三桂。吴三桂从未想过大顺军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能够与关宁铁骑一对一战斗。双方战斗了很长一段时间,伤亡非常悲惨,但吴三桂在军队上处于劣势,所以他逐渐失去了支持。
如果继续战斗,吴三桂肯定会全军覆没,所以他亲自去多尔根营请求清军出战。多尔根也看到了远处双方的激烈战斗,不仅颤抖,如果双方结合在一起,对清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更不用说占领中原了,即使能保持现有的土地也很困难,至少双方现在是对手,这是帮助清朝啊。
[img]7518[/img]
多尔根想继续消耗双方,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吴三桂就会不支。因此,他派豪哥、鳌拜等人带领8万军队从三路向大顺军发起进攻。这时,大风奏响,对清军的进攻非常有利。此时,李自成正在陶冶即将击败吴三桂的胜利。面对低清军,他措手不及,所以他非常被动。
虽然农民军在与关宁铁骑的比赛中占据了上风,但面对清军的突然袭击和整个上午的战斗,士兵们非常疲惫,天气对他们自己也非常不利。因此,尽管农民军坚决抵制,但很难改变战争局势。
[img]7519[/img]
刘宗敏再次展现了强将的威望。即使面对不利局面,他仍然没有组织士兵反击清军。经过多次战争,清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这是他在野战中从未遇到过的。但在最关键的时刻,刘宗敏受伤了,大顺军的阵脚逐渐混乱,而来自京城的援军却迟迟没有到来。所以英雄的大顺军还是败退了。大顺军伤亡约5万人,关宁铁骑伤亡2万多人,清军伤亡1万人。尽管伤亡几乎相同,但大顺已经走上了大势所趋,原因是最精锐的部队伤亡过半。援军的延迟成为大顺失败的重要原因。如果牛金星能带领5万大军救援,吴三桂可能会失败。
赢得胜利后,多尔根伤亡过大,准备占领北京北部的县城,一步步逼近北京。然而,李自成决定主动撤退,这无疑是李自成的致命错误。如果李自成选择坚持下去,加上援军,多尔根必须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才能赢得北京。
李自成没有机会在山海关之战中取胜吗? 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