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奉命赴陕西代行其职。孙传庭到任后,立即奉命扣押原抚剿总兵贺人龙,将其正法。为应对日益壮大的起义军,孙传庭日夜加强军事整治。崇祯十五年五月(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包围开封,崇祯皇帝甚至催促孙传庭迅速出关入豫。孙传庭上疏回答:“兵新募,不堪用”。但心急如焚的崇祯皇帝不加理会,只强迫孙传庭尽快救援开封。九月底,孙传庭不得不起兵驰援,抵达潼关。下了几十天大雨,河水骤涨,李自成随后决定黄河马家口段,水灌开封。就在孙传庭援军刚离开潼关的时候,李自成已经向南挥军,撤离了成为水乡泽国的开封,于是孙传庭直接向南阳挥军。李自成与罗汝才合兵西进,与孙传庭陕西军作战,并在佳县大败。孙传庭率残部逃往巩县,孟远进入陕西。
孙传庭败回陕西后,决心死守潼关,以扼杀京城上游要地。当时明军在佳县之战中损失惨重,补充了不少新兵。根据这种情况,孙传庭制定了不宜快战、开垦屯田、修缮兵器、储粮的战略方针。为了对付李自成强大的骑兵,增强明军的火力和防护能力,孙传庭专门制造了3万辆装有火炮的“火车”。这种“火车”在行驶时可以抵御骑兵的冲击,在驻扎时可以环卫。崇祯十六年五月(1643年),明廷授孙传庭为兵部尚书,并加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江南、江北七省军事,使其迅速兵出潼关。此时,李自成已相继歼灭明军几支主力,久经战阵,兵强马壮。孙传庭知道与如此强大的对手交战一定是凶多吉少,不禁顿足叹了口气:“奈何!我固知往往不回也,但是大丈夫怎么能再对狱吏呢!表示宁死疆场的决心。8月10日,孙传院师出潼关,最初在汝州、灵宝、唐县(今河南泌阳)、佳县连胜起义军,但襄城一战惨败,他逃回陕西。
起义军缴获了孙传庭英俊的旗帜,士气高涨,精力充沛,乘胜突破潼关。孙传庭和监狱副使乔迁高策马大喊,战死。但孙传庭的尸体从未被发现,崇祯皇帝后来怀疑他的下落,从未被封杀。孙传庭的死,对李自成的起义军来说,关中很容易得到。与此同时,明廷再也没有一支能与李自成竞争的强大力量了。
李自成是怎么打败孙传庭的?为什么李自成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