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江东小霸王 为什么孙策英年早逝?

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每次读到孙策的死,心里总是很温柔。小霸王和父亲孙坚一起出战时,只有17岁,可以说是一个英雄少年。孙坚死后不久,孙策在朱治、吕范的策划下从袁术处借了3000兵马,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

前途艰险,但冥冥中仿佛得到了孙坚在天之灵的保佑。起初,有朱志、程普、黄盖等老将的帮助。当他们到达日历时,他们必须和周瑜在一起,并在江东赢得“两张”。虽然兵马只有3000人,但文武将军是一流的配置。从创业之初的人才储备来看,更不用说刘备羡慕流口水了,恐怕曹操会感到羞愧。后来,他收获了将军陈武,并招募了不认识的太史慈。与兖州曹操的规模相比,这样的阵容更是让步。用这样一流的配置来对付江东诸郡的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势力,显然是风卷残云,势如破竹。短短几年,孙策迅速以闪电般的速度平息了江东,曹操也不得不表达“狮子难与争锋也”的感情,被迫结婚。

曹操和袁绍显然是当时的两大超级势力,官渡之战是曹、袁争霸的终极决斗。由于袁术的存在,孙策不太可能转向与袁术不和的袁绍。此外,袁绍当时仍然是最强大的力量,但皇帝掌握在曹操手中。从舆论的角度来看,袁绍是反动的。因此,从战略角度来看,不仅我们,周瑜和二张也将为孙策进行分析。结论应该是,作为最具潜力的新兴力量,我们必须更接近曹操。

这种战略格局与上世纪80年代相似。孙策派张洪到许昌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政治利益。结婚是曹操的让步。也许在曹操看来,这应该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双赢局面。但问题是,孙策的要求不止于此。他还想成为一名大司马。曹操拒绝了这种“赤裸裸”的“政治勒索”,导致孙策“非常讨厌,经常攻击徐都”,这必然会引起曹操极大的不安。如何遏制甚至颠覆孙策的江东势力,也必将成为曹操阵营的一个重大问题。

江东小霸王 为什么孙策英年早逝?

《三国演义》说吴郡太守许贡上表,建议召孙策到京师软禁。实施这一战略的可能性约为零。孙策当然不会回应圣旨,曹操也不能在这里做这样一件没有银的事情。上表的本质是许贡应该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心。他忠于朝廷和曹公。徐贡的上表恰逢其时。既然江东有这样一个孙策的反对派,就很容易做到。虽然徐贡的上表被孙策截获,但徐贡的势力随后遭到了破坏性的打击,但这并不影响曹操的势力遏制孙策。这可以从中国情报局的对华政策中得到足够的启发。

演义上说孙策绞杀许贡后,“贡家小尽全逃。有三个家客,要和许贡报仇,恨无其便。所谓恨无其便,就是找不到开始的机会,但我们知道,最后三个人还是成功了,从恨无其便到刺得手,中间一定隐藏着玄机。这让人想起了郭嘉的话。郭嘉的话是从许昌来人口中转述的。嘉靖和毛本的内容有点不一样,但大意差不多。大意是孙策不够怕,轻而无备,性急少谋,是匹夫的勇耳。他一定会死在反派手里。

当这句话传到孙策的耳朵里时,暗杀已经发生了。还在受伤的孙策听到后愤怒地说:“匹夫安敢料我!射我的人,必曹之谋!我发誓要去许昌迎接汉帝!”(注:这句话在毛本三国演义中被改成了“匹夫安敢料我!我发誓要去许昌!”作者以更接近原来的嘉靖书为准。)

孙策为何认为曹操在这次暗杀中无法摆脱这种关系?在孙策被刺伤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提到一个小细节:

策方拿着枪走了,一个人拿着枪看着左腿。孙策喝了一杯,立刻砍掉了他佩戴的剑。剑举忽落,手里止住了剑。一个人用弓箭射中了孙策的脸颊。

这个细节充分说明,这次刺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连孙策随身携带的剑都被动了。我们不禁怀疑,徐贡的三位家庭成员有这样的能力吗?能把爪子伸到孙策身边是什么样的力量?谁会是孙策剑上的手脚?

有些人怀疑这件事与孙权有关。孙权是一个有强烈权力欲望的人。孙策死后,孙权是最大的受益者。作者认为,虽然孙权在这件事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孙权当时还很年轻。此外,这件事违背了人际关系,孙权不太可能从中受益。但这种大胆的观点也激励了作者。既然连孙权都能怀疑,谁也不能怀疑呢?

在我看来,江东最大的投降派是主要嫌疑人。想到赤壁大战前张昭对投降的热情,也产生了大胆的猜测:

郭嘉对孙策死亡的预期可以看作是对曹操的建议,至少是提醒。因此,徐贡的三位家庭成为曹操阵营的天然棋子,曹操利用自己的人际网络找到了埋伏在孙策周围的危险人物张昭。

周瑜在介绍张昭时说:一人能博览群书,善书隶字,兼明天文地理学,彭城人也,姓张,名昭,字布。陶谦曾聘,不肯屑就,故江东避乱。——有趣的是,曹操和陶谦有仇,张昭对陶谦没有感冒,张昭是一个典型的学者。与孙策相比,他和曹操似乎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不用说曹操手中的皇帝了,这可能对张昭很有吸引力。相比之下,张洪似乎更忠于孙。曹操想利用孙策的死来攻击吴。由于张洪的劝说,孙策派张洪而不是张赵去许昌,这似乎很明智,这似乎反映了孙策担心张赵的政治立场。

外面有许贡的家人,里面有张昭,在曹操势力的推动下,要制定一个针对孙策的周密计划,自然也从“恨无其便”变成了易如反掌。从表面上看,最大的受益者是孙权,但年轻的孙权仍然需要依靠张赵和其他人来稳定政权。虽然曹操在张洪的劝说下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但有了张赵,一切都变得容易多了。与孙策时期相比,张昭辅政的孙权对曹操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可以得到袁绍派往江东的使者陈震的证实——但陈震回到袁绍身边说:“孙策死了,孙权的领导人。曹操封权为讨虏将军,结为外应。”

孙策的暴亡相当于江东的一场“色彩革命”。从那时起,曹操不必担心江东发动的意外袭击,而是可以专门对付袁绍。什么是政治?我想说,这就是三国时期的政治。


江东小霸王 为什么孙策英年早逝?江东小霸王 为什么孙策英年早逝?

,,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引用《献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