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男人爱花:男人戴花,唐代已经有了。然而,这并不常见。明清时期,偶尔会有所作为。只有两宋时期,男人戴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如果你不相信,回头再读一遍《水浒传》,你会发现梁山英雄简直就是“五彩缤纷”。:
病关索杨雄,“鬓边爱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斜戴破头巾,鬓边插石榴花”;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生来就爱一朵花,于是人们干脆叫他“一朵花”蔡庆..
小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体现,大宋民间敢于如此肆意地戴花,当然也有官方的时尚潮流在前面引领。其中,风流君主宋徽宗最具时尚标杆作用。每次宋徽宗出游回宫,都是“御包小帽、发夹花、骑马”,从司的臣僚、仪卫也给花簪戴。徽宗不仅崇尚戴花,还制定了一些规则。他给随身卫兵一件衣领,一朵翠叶金花。只有有宫花锦袄的人,才能自由进出大内。男发夹花发展到宋代,几乎是极致的。一朵小发夹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身份的象征和等级。在宋代重要的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话》中,有详细的记录。每逢重大节日,如郊祭回銮、宫廷宴会、新进士闻喜宴等,皇帝都要给臣僚送花。皇帝给臣僚们的发夹也分为品味:辽使在生日宴会上,用丝绸花;春秋宴会,用美丽的丝绸花;陪皇帝玩小宴会,用珍贵的滴粉丝缕金花……送花,也根据官员的等级决定多少。可谓尊卑有序,多少有数。
“为什么春天需要摩羯座鼓鼓,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牡丹、玫瑰都开在千官帽上。”这是诗人杨万里的戏,但我看到了一个大宋朝,它被花海浸泡和淹没。
男人戴花可以看作是独一无二的风情;一群男人戴花可以看作是独一无二的习俗;一个国家的男人戴花怎么样?为了独特的国情?
宋朝的国情似乎与前后朝不同,即以文治国。这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传统武将门庭的政策。为了让后人彻底贯彻他的精神,他还留下了前所未有的遗训,刻在一块石碑上,藏在深宫密室里。每当新帝即位时,一个秘密仪式就是恭读遗训。只有皇帝才能进入密室,所以包括大臣在内的人都不知道“石刻遗训”的存在。直到宋太祖死后150年,汴梁被金兵攻占,宫殿被蹂躏,石碑才被发现。
宋太祖留给子孙的遗训是什么?
因言论原因不得处死士大夫。
遗训只有两句,就是其中之一。想象一下,一位君王在为自己安排后事时,应该有多少千千的劝诫啊,但宋太祖却留下了这样一句“传家宝”。可见他有特殊意图。也许他认为文人再胡说八道,也不会扛枪造反,尽量让他们自由发言?无论如何,这种遗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文人扬眉吐气,翻身为主。宋人争当文人,热衷于享受生活,崇尚文艺。如此浓厚的文人氛围,很难不把一切与风雅有关的事情都发展到极致。包括把原本属于风情、爱好、习俗的男人戴花,演变成一个国家的礼仪。而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是如何生活的,偏安一方的南宋是如何生活的,甚至更糟。这一点从南宋杭州如何全面翻版东京汴梁就知道了。
说到发夹花,宋人除了花,还戴人造花。有一种是玻璃做的,就是玻璃做的。度宗时,宫中流行的发夹戴着玻璃花,世人争相模仿。一位诗人写道:“北京禁珠翠,天下全玻璃。”琉璃-流离失所,有识之士认为这是“流离失所的迹象”。的确,度宗去世五年后,南宋就灭亡了。这可以说是文而误国吗?
宋代文治的怪现象:为什么满城男人都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