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唐太宗。说到唐太宗,很多人会把他等同于“明君”。事实上,唐太宗在28岁时登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努力治理,与人民一起休养,逐步稳定社会,创造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暂且不说唐太宗的名声,但他的记忆力不是很好,甚至很健忘。
早在先秦时期,民间就传说掌握了“长生不老”艺术的“仙人”生活在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等三神山上。秦始皇时,一位胆大妄为的方士说,他找到了神仙,亲眼看到了山上的仙人和满山遍野的仙药。这种无稽之谈正好迎合了日夜渴望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游到当时名为杰石的地方,现在是秦皇岛。他登上杰石观海,刻上杰石门。他还派方士韩终、侯公、卢生“带800个男孩和女孩”到海里寻找仙女,寻求不朽的药物。然而,这些方士要么一去不返,要么传来船被风浪阻挡的消息。徐福入海几年,求仙不得,耗资巨大。他害怕被秦始皇怒斥欺君之罪,于是谎称:“蓬莱药是可以得到的,但它往往是由鲭鱼造成的。如果你愿意好好射击,如果你看到它,你会用弩射击。秦始皇渴望长生,自然信以为真,让入海者捕捉“鲭鱼”。结果仙药没有得到,秦始皇却在古渡平原津病倒。
唐太宗对道教宣传的方术迷信不屑一顾。谈到秦始皇祈求神仙长生不老的荒唐行为,他嘲笑道:“神仙的事本是虚伪的,空有其名。”贞观十一年来,唐太宗再次表达了对不老术的反对意见:“夫生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常数。七尺形,寿命以百龄为限。“虽然回天转日的力量,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无法避免。“意思是人无论高低,都逃不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由此可见,唐太宗在贞观初期,对神仙方术的祸国祸己深恶痛绝。然而,随着唐太宗事业的繁荣和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愚蠢地追求长生不老,就像历史上许多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一样。唐太宗对仙道丹药有180度的大转弯。贞观十七年后,唐太宗的身体有时好有时坏。除了早年的“气病”,他还先后患上了“痈病”、胃病、感冒、风病等疾病。治疗没有好转,就滋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寄托在方士的丹药,希望通过长生不老药获得奇效。于是,唐太宗开始服用丹药。
唐太宗不仅服用了自己道士制成的丹药,还从国外引进了丹药。为了迎合唐太宗的心理,大臣们向他推荐了一位天竺方士(今印度)。最后,古印度方士的丹药埋葬了唐太宗。唐太宗,一代明朝君主,恨死于他曾经反对的丹药,走上了秦始皇被他嘲笑的老路。真可悲。
如果唐太宗在临终前敢告诉他秦始皇的荒谬行为,我想唐太宗会感到非常羞愧。不幸的是,在唐太宗晚期的“高压”统治下,绝对权力早已保持沉默,社会也不再是贞观的开始。这样,唐太宗就成了笑柄,这是不可避免的。
[另类]唐太宗:讽秦始皇求长生: 自己吃丹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