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读古典小说还是历史电视剧,我们都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臣工和人民总是称至高无上的皇帝为“万岁”或“万岁大师”。这种荒谬的称谓在清代尤为突出。臣工们向皇帝汇报工作时,首先要恭恭敬敬地喊“启禀万岁”或“启奏万岁”,然后再谈事情。而且,每次朝会前,他们都要大喊“我的皇帝万岁,万岁,万岁”,否则会被视为“大不尊重”,从流放到斩首。
即使臣工们喊“万岁”时的表情再严肃,内心再尊重,声音再响亮,步调再一致,也挡不住岁月对“康熙爷”的风化,也挡不住死亡对“乾隆爷”的邀请。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万岁大师”,一位是最长的,另一位是最长的。虽然他们创造了两个昂贵的历史记录,但很少有历史资料能证明他们故意追求永生。但那些热衷于创造自己“金身不坏”的前朝皇帝所做的荒诞离奇的事情,却让后人笑得大方。
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嘉靖皇帝除了派人到处搜索方士和秘方外,还整天躲在深宫里修道烧汞炼丹。结果,他活了不到60岁就向阎王爷报到了;成吉思汗真诚地求道,即使他把丘处机从山东邀请到乌兹别克斯坦,他也没有得到他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最后只活了65岁;武则天“长寿”、“延载”、“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的年号变成了炒作,没有感动上帝。最后,他活了81岁;秦始皇不惜一大笔财力物力,得到了一篮子酸甜可口的“猕猴桃”。他更惨,只活了49岁。
秦始皇在追求“不死药”的事业上输得很惨,没有得到任何人、财、药,最后连命都赶上了。后来皇帝们显然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既然不能长生不老,就可以活得更久。活多久呢?活一万岁!这种奢望,这个先河,还是由著名的汉武帝开启的。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正月,武帝行幸郭氏。圣旨说:“我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第二天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庙旁官卒咸闻呼万岁三,登礼无回答。十五年后,即太始三年,汉武帝也声称“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海。山称万岁。”
为了长期稳坐江山,享受财富,汉武帝空穴来风,无中生有,编造了一个荒诞的神话,山神和群山向他高呼万岁。显然,它充满了缺陷,纯粹是虚构的,但在“君权神授”的封建王朝,皇帝如此认真地说,历史官员也认真地记得。谁有勇气跳出来说“不”这个词?!从此,那些有趣的大臣们异口同声地称汉武帝为“万岁”。让臣工们喊自己“万岁”,无非是汉武帝的精神满足和听觉快感。这种掩耳盗铃式的瞬间骄傲,经不起岁月的敲打。
60多岁的汉武帝发现自己皱纹太多,必须变白,腰背弯曲。当他真的老了,他个人觉得“万岁”已经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汉武帝重蹈秦始皇的覆辙,盲目听从江湖术士李少君的话,吞下丹砂“益寿”,泰山禅“不死”,甚至去蓬莱见仙人。汉武帝“一颗恒心,两手准备”的做法,不但没有让他的“梦想成真”,反而加速了他的衰老。在丹药的破坏下,在几年的颠簸下,在“万岁”的声音中,汉武帝去世了,最终只活了74岁,离他活一万岁的梦想还有9926岁。然而,随着历史惯性的延续,“万岁”成为皇帝的代名,从西汉到明清,再到溥仪和袁世凯。
话说回来,“万岁”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历史资料中,出现了“万年无疆”一词。比如《诗经·陈风·七月》中有句话“脐彼公堂,称彼黄酒,万寿无疆”,描写了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举杯庆祝时常用的颂词和祝福。反映战国时期的《战国政策齐策》记载,孟尝君派食客冯援到封邑薛收取债息时,看到一些穷人无法还息,他们主张“因为烧了他们的债,人们称他们为万岁”;《史记·廉颇林相如列传》记载了林相如奉和氏璧人秦时,“秦王大喜,传以美人及左右,左右都叫万岁”。可见先秦时期的“万岁”,本意是一种欢庆、欢呼或祝贺。
汉武帝的垄断行为不仅是自私、无赖,更是强权霸道。更不可接受的是,一旦“万岁”这个词成为皇帝的特殊名称,在其他场合就不能随便说了。我不知道那些在快乐的时候被剥夺,随心所欲地高喊“万岁”的人是多么沮丧,他们是多么沮丧,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两千年的。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把属于人民的“万岁”变成皇帝的“万岁”,人们会真诚地支持你,祝福你吗?汉武帝显然忘记了“与民同乐”的道理。
历史可以产生新的东西,也可以尘封腐朽的东西。已经躺在地下2000多年了。也许现在还在做神仙梦的汉武帝,永远不会想到自己的第一个“万岁”名字终于诞生于天空的伟人毛泽东。在五十九年前的开国大典上,当人们发自内心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深情而恰当地回到了“人民万岁!””。震耳欲聋的“万岁人”,其影响力和震撼力,早已超过了被人们糊涂喊了2000多年的“万岁皇帝”!从那时起,“万岁”这个词不再只属于一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它属于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它属于成千上万智慧和创造力丰富的劳动人民!人民万岁!“这才是永恒的真理。
历史上第一位自称[万岁]的皇帝:汉武帝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