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总有天敌与中原王朝并存。这个天敌要么是接壤部落,要么是邻近的夷国,尤其是宋朝。天敌一个接一个,“蛇吞象”的“华夷之变”不断发生。
纵观历史,古代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天敌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匈奴、突厥、蒙古和女真。前两个与中原汉朝的对抗通常是平衡的,而后两个对中原王朝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直到取而代之的是统治整个中国。
蒙古灭宋建立元朝,建州女真(满人)灭明建立清朝。在七个统一的中国王朝中,他们占了两个,统治了中国400年。说到彪悍,女真可能比不上突厥,她们对抗的是同一个民族,但结果却不同。唐唐西北突厥帝国不能进入中原半步,而东北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女真摧毁了汉朝,先摧毁了北宋,再摧毁了明朝。与其说后者比前者更强硬,不如说他们的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衰落。
为什么同一个民族在唐太宗时期能够主导世界,而宋徽宗时期“人为刀,我为鱼”?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会被打败。对应海明威这句话,中国有句老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能夺志”。
中外两句话都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真正失败不是军事失败,而是精神上的消亡。
宋明亡因是宋明亡因的基本概况。
人们说:宋朝死于女真和蒙古之手,是“农耕文明不值得游牧文明”。然而,汉唐文明不也是“农耕文明”吗?为什么不成为强大的匈奴人和突厥人呢?
显然,宋朝开辟了“华夏文明被征服”的历史,不是“农耕”,而是精神消亡的结果。大多数学者指出,这是“尚武精神”的消亡。这个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自从武将赵匡胤自立为帝,成为宋太祖后,恐人就效仿了自己的篡位模式,于是实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财富必须从书中寻求。从那以后,汉人就远离了尚武精神,变得软弱。
回顾宋朝“划时代”的历史,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赵匡胤是创造“汉弱”的始作俑者,“崇文抑武”确实杀死了汉人的“崇武精神”。然而,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自宋朝以来衰落的唯一原因,那就不客观和全面。
不能说宋朝是一个根本没有军事实力的国家,也不能说宋朝的将军们都没有勇气与游牧运动员抗争。当时还有战神岳鹏举、文武双全辛弃疾,“壮士饿着吃胡虏肉,笑着喝匈奴血”、“八百里分之下,五十弦翻塞外声”。北宋建国初期,宋军对付西夏,军事上处于上风,对付契丹,打平手;严重不敌的是女真;蒙古是完全不敌的。假如宋军不行,那么先于女真便亡在契丹之手,何必再等下一个虎狼之师呢?
由此可见,宋军的战斗力是一个逐渐衰落的过程。首先,宋军不是在兵道上不强,而是在民族精神上雌化。 宋明时期,儒家建国,儒家接受“理学”转型,导致民族精神全面雌化,汉魂失血;胡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被切断。
所有这些“错误”都是赵和朱家族“防内不防外”的小算盘“骄傲”。宋明军队的主要功能不是抵抗外敌,而是吓唬国内人民。宋明的经济成就被世界津津乐道,甚至一度等同于盛唐。然而,毕竟,个人成就并不能弥补整体文明精神的损失。就民族精神而言,富有的宋明人并不难过。
据说明朝的中国是血腥的。没有像宋朝那样用金钱谋生的耻辱记录,也没有像汉朝那样用美女换和平的耻辱记录。然而,这个汉朝最终死于外国人。为什么?
史书已经阐述了中国明朝倒下的内因,从极端皇权到宦官乱政。然而,与其他王朝相比,明朝实际上有一个危害,与宋朝相似,那就是从政治到文化的失血甚至“败血”。具体表现为苍白的“清流之害”。明末,“清流大臣”看似血腥,实则贪生怕死。汉奸层出不穷,晚明空谈之气越来越好。责任越来越多,死者越来越少。
败血的明朝也遭到了外敌的报复。当建州女真人入关时,满口“大义”的清流在满清屠刀下有些骨气。当外敌袭来时,青楼女子李香君抱定了殉国的念头,而才子情郎侯方域则致力于卖国求荣,“脱旧衣换新袍”,带头“剃发换衣服” 。“清流”的气节不如“清楼”。这样的精神对比令人叹为观止。
宋代以降在汉族群中消失的“血性消失”是不争的事实。血不存在,魂将安附?? 北宋被女真颠覆,南宋被蒙古侵蚀。虽然朱元璋曾经复国,但300年后,建州的一个女真分支实际上可以摧毁中国王朝,统治整个中国。近1亿人口的国家被数十万人口的同一部落吞没了两次,这是败血退化后的自我招募天敌和羞辱。
为什么宋明朝被同一个部落灭亡?揭宋明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