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喜欢吕布,认为他背叛两个义父是不忠的,杀死两个教父是不孝的,简而言之,是一个反复无常的恶棍。那为什么吕布杀了老板丁原呢?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后汉书》、《三国志》都说:“吕布字奉先,五原县九原人也。将骁武交给并州。刺史丁原本是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历史资料中首先介绍的是吕布的“骁武”,也就是说吕布以“骁武”为名,一开始是以自己的“骁武”跑到并州的。接下来介绍的是刺史丁原给了他一个“主书”的职位。这么勇敢的将军成了文官。这是什么意思?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文凭越高,能力越强,越被各方力量排斥。比如同事会给你白眼,讽刺你,老板会觉得你想出风头。一旦你超过老板,他的地位就不会得到保障。他会到处给你小鞋子,安排你不擅长的工作,这样你就会有怨恨和才华。吕布凭借自己的技能投奔刺史丁的原账。他以为自己学到的东西可以展现出来,自己的抱负也可以实现。然而,令他惊讶的是,领导只给了他一份“主书”的工作。什么是主簿?是辅佐主官的文职官员,让舞枪弄剑的人整天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这是什么行为?
曾经看到有人说吕布不仅武功高强,文武双全。他做过“主簿”,纯粹是扯蛋。做主簿应该是吕布最郁闷的职位。那丁原为什么要以吕布为主簿呢?丁原,本来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武勇,善于骑射。为南县官,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常在其前。官用很少,裁知书。这是《英雄记》的记载。直截了当地说,丁原出身寒冷,是个“大老粗”。然而,他有勇气杀死敌人。他知道礼仪,但他没有当官的能力。总之,武功不错,但不适合当官。不难理解他为什么给吕布一本主书,而不是不开车、治中或其他武官。有了以上背景,不难理解吕布的处境,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董卓能说服吕布杀了丁原。
《三国志》说:“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也就是说,如何引诱吕布杀死丁原?这段史料真的没有,也许董卓用反间计,说丁原是杀吕布爸的凶手,为了诱导吕布。说实话,这也是扯蛋。我们不需要做出更多的推断。以《演义》为例。当李肃自告奋勇做说客时,他只提出用“红兔马”作为诱饵。金银首饰没有被强迫,董卓欣然与之相处,有1200颗金子、数十颗珍珠和一条玉带。这充分说明了董卓对人才的重视,蔡勇哭董卓也能证明这一点。对于当时还是小官的吕布来说,这样的重礼的诱惑是不可抗拒的。再来看看李肃和吕布的对话。
吕布说的都是“委身丁原实无奈····恨不逢其主”等等,这说明了他怀才不遇的情况和心情。李肃说,像我这样没有能力的人都成了虎贲中郎将,你吕布的才华,绝对贵不可言。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英雄有用武之地,又能让自己的仕途大进,这对于初入江湖,以技能求职的吕布来说,夫复何求?@ 吕布跳槽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没有资格嘲笑吕布。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骄傲的诗人李白仍然可以奉承和低头给小州长史(《上安州裴长史书》)。现在为五斗米折腰并不少见。至于吕布认丁原义父的说法,纯粹是小说家的话。史料记载的丁原对吕布是“大见亲待”,仅此而已。董卓需要吕布的勇气,吕布爬上高枝,找到更好的靠山,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当然,吕布自己的人格也有缺陷。这种缺陷就像一个裂开的鸡蛋,最终会散发出一些异味。
解密:吕布在三国历史上杀丁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