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四年(辽统十九年,1001年),辽帝国将东京统军耶律奴瓜调任南府宰相,为南侵做准备。宋廷也很早就被间谍报道了。由于上次傅潜的错误使用,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就连老将李继龙也自愿出山再战。但真宗不同意,而是以中央使王贤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部署为镇、定、高阳关,带领年轻将领作战。
辽军的主要攻击目标仍然是深悬辽境的威虏军,而王贤的总参谋部只是制定了战略计划,聚集了10万重兵到威虏军,准备与辽军主力作战。然而,宋军的情报似乎并不准确,辽军也没有出现。10万军队花了一个多月的粮食工资后,主力撤回了关口,只留下了骑兵的机动性。事实上,这种错误的情报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机动性差的宋军远离国境,粮道很容易被切断。如果他遇到像休哥这样的大师,他害怕重复雍熙北伐的大败。
十月中旬,辽军真的来了,先锋还是耶律隆庆。不排除辽军利用反间计,先骗宋军主力集结,等不到主力退却后再趁机出兵。但这一次辽军很不走运,遇到了连续的大雨天气,道路很泥泞,更可怕的是辽军的弓弦多采用皮弦,雨水浸泡后失去了弹性。不知道这个时候辽军有没有人想起雍熙三年的君子馆。刘廷让突如其来的冷空气使弓弦无法张开,全军覆没。现在他们似乎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但辽军对弩的依赖远低于宋军,他们还有契丹民族引以为豪的重甲骑兵铁林军。隆庆推进长城口时,被宋军前阵张斌伏击。由于辽军不能使用弓箭,张斌的精骑成功突破了前阵。张斌也知道自己兵少,看到隆庆帅旗直冲。就在这时,铁林军出现了,成千上万的骑士像铜墙和铁墙一样站在隆庆前。张斌知道他不可能赢。取得良好成绩后,他及时撤离战场,赶到威虏军与大军会面。
宋军主力空等了一个多月才撤回关内敌人,又错过了一架好战机。虽然真宗很高兴收到张斌的好消息,但他忍不住叹了口气。此时,聚集步兵主力出关已经太晚了。我们只能在紧急法令的沿线增援,并紧急绘制阵图以传达王贤。此时,所有留在关外的宋军都是骑兵部队,约有2万名骑兵。宋辽历史上最大的骑兵大战即将开始!
[img]832430[/img]
辽军跟随张斌来到威虏军,宋军在城下列出了罕见的骑兵阵列。一般来说,历史上只有步兵阵,骑兵阵很少。毕竟,马是牲畜,很难训练成一个科学的阵型。然而,一旦形成,骑兵方阵理论上比步兵方阵更强大,而且它们不能运行,一旦运行就会被追逐。现在辽军只剩下一个办法:以优势重骑兵铁林军突破宋军阵型。铁林军在主官铁林相公(史书未载姓名)的带领下,向宋军中军发起冲锋。宋军主将镇、定、高阳关三路都有魏能带领骑兵主力上前迎敌。前阵,田敏和秦翰率领3000骑从侧翼掩护。作为静塞军的指挥官,田敏在获得徐河大胜后升级为都指挥官。现在他带领的部队很可能还是包含了1000骑宋军骑兵的骄傲:静塞军。虽然铁林军很强大,但宋军的骑兵并不容易。铁林军前锋被三路钳击后,隆庆派出主要骑兵跟上。此时,宋军的预备队李继宣也参加了战斗。在宋军几位将领的密切配合下,辽军阵型开始松动,铁林军在魏能、田敏、秦翰的钳形攻击下非常困难。铁林相公身先士卒,战士们也都奋勇冲击,但刀剑无眼,铁林相公终于被魏能一箭杀死。随着宋军骑兵像绞肉机一样挥舞着钢刀,这支承载着辽军无数光荣和梦想的部队铁林军被淹没在成千上万的马蹄铁下。
当然,铁林军的建制不会被辽军抛弃。然而,这一次,整个军队的崩溃打断了他的脊梁,曾经横跨沙漠3000英里、驰骋草原几十年的伟大铁军被摧毁。辽军下次重建铁林军建制时,只是一个普通的重甲骑兵团。
最精锐的铁林军被摧毁,辽军士气大挫,败局已定。梁王隆庆还算平静,带领大队边打边撤,向城西羊山方向撤。然而,他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宋军前阵,杨延昭和杨嗣正在羊山设伏,等待他的大驾。辽军撤到羊山时,二杨各率3000骑马迎面杀出。面对绝望的辽军,看到宋军只有6000骑兵,突然爆发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二杨被迫退到羊山脚下。虽然他仍然无法获得优势,但他不得不退出战场。但辽军的逃跑已经滞后,后队被田敏追上(可能是静塞军)。田敏和秦翰咬住辽军,直到李继宣的大队赶上。辽军背靠羊山,借助地形拼死抵抗,但李继宣毫无畏惧,率部登山逆战。之后辽军不断改变防守阵地,李继宣一刻也不让,一直咬人,战斗异常激烈,李继宣全身受伤,战马三次倒死,都换马继续战斗。最后,辽军大部分伤亡后终于逃离了牟山谷。
战后清点结果,宋军斩首2万多级(估计杀敌6-8万),斩将15名,其中包括铁林相公。有史料还说他杀了辽帝国的国王。战后,大臣们写信祝贺真宗。宋军在边境堆积京观,夸耀武功。
历史上评论说,“汉骑不满万,满万无敌。”这也是历史上少数民族军队此类事件的模板。
解密:【满万则无敌】军事神话最早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