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宋神宗任命王安石变法。北宋共有九位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神宗是第六代皇帝。
王安石变法有三个方面。
一是理财措施。财务管理措施的核心是这样一句话:“民不加赋,国用饶”。不要增加人民的负担,但要增加国家的收入。不打老百姓的主意,国家又要拿钱,这说明是从有钱人身上下刀。他的改革不仅属于调整阶级关系,也属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第一种是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给农民两笔贷款,收成后加息20%还官,避免高利贷剥削,增加政府收入。与现在相比,20%的利率太高,现在是千分之多。如果你太高,你可以不借,但如果你不向政府借,你只能向高利贷和地主借,也就是说, 200%的利息。这样一来,“民不加赋,国用饶”这句话就让官僚地主惨了,这些人想盘剥人不能盘剥。
二是《募役法》,政府向服役但不愿服役的人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这样,原本可以不服役也不交钱的官僚地主,现在不服役就要交钱。第三,农田水利法。复次,方田均税法。官僚地主不例外,政府重新测量土地,按每户多少肥瘠薄征税。官僚地主的土地一定又多又肥,农民的土地又少又贫瘠,那么肥得多,贫瘠得少。
[img]831202[/img]
@ 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购买滞销商品,市场短缺时再出售。这就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市场。有一个成语叫“囤积居奇”,原本是商人赚钱的方式,现在政府在做。这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减轻人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夏季政府收购羽绒服200元,以免积压仓库,商家将羽绒服卖给政府。冬天,政府以600元的价格出售,然后政府赚400元,对吧?但如果商人卖,他可能卖800,900,1000。因此,结果是政府得到了钱,普通人的价格可以便宜一些,然后商人遭受了损失,这意味着。整体理财措施体现了这一核心思想“民不加赋,国用饶”。
短暂的变法
二是军事措施。
@ 保甲法。政府组织农村居民,每十家(后改为五家)一保,五保为一保,十保为一保。然后你家有两个男人,一个是保丁。闲暇时练兵,平时种田,战时编入军队抵御辽夏进攻,减少军费。这种兵实际上被称为民兵,是为了保卫当地,中国最适合这样的军队。有人说中国人轻家国,重乡土,敢于私斗,胆怯于公战。战斗勇敢,你看我媳妇一眼,我和你没完没了。外敌入侵时胆小,异形打过来,我躲着。中国人有很强的地方观念。他们一出国,你就是北京人,我也是北京人,你就是上海人。他们没有说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他们还组织了北京同乡会,而不是中国同乡会,缺乏国家观念。这个民兵很适合,你保卫你的媳妇,你的家乡。
将军法。禁军驻地固定,然后对官员进行固定训练,丰富边防。
三是教育措施。
改革科举,废明经,设明法。明经是死记硬背的东西,没用。整顿太学,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教育人才的地方。通过变法,王安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社会危机。不幸的是,它最终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伤害了人民。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违反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司马光当政,就是小时候砸缸的那个,王安石的新法被废除了。
好心办坏事
为什么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
王安石干压力很大。中国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儒家政治主张是法先王。要尊重先朝和先王的规矩,你要改革,一般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大逆不道。王安石他顶着雷,压力很大。他明确表示,我的变化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引用的三句话:“天变不足畏,祖先不足法,人言不足。天变不足畏。王安石变法,你看地震,7.9级,属于天变。王安石说我不相信,我接着变了,拿个8.3级我看看。
祖先不足法。祖宗之法是守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守祖宗之法。
人言不足。每个人都抱怨你,他们抱怨得越多,证明我就越正确,真相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当这三个目的来临时,它们往往是无畏的,往往是不屈不挠的,往往是这个哥哥太冷了。你不怕任何人。天堂和祖先,没有人能控制你。通常,他的事情很容易走向极端。此时,它为就业不当奠定了基础。
很多人不一定同意新法律,但王相公坚持使用新法律,所以我假装支持。我求官,为了求官,我假装说我重视新法,当时支持王安石的人太少了,我一下子就当官了。当官后,我把这种新方法作为收钱的手段。显然,青苗法应该是20%,我收取30%的利息。提举使多散为功。我多收。应该是老百姓需要借钱,我才借给他们。现在我强迫你老百姓,你必须借还是不借。如果你不能借钱,富裕的家庭会保证穷人。你们村有地主。如果你有地主,你会保证所有的农民。我不会向你要的。最后,村里不仅农民跑得干干净净,地主也跑了。孔圣人曾说:“君子比义,孔圣人曾经说过, 小人隐喻于利。“这个杀人成仁,舍生取义为君子,逐利为恶棍。商人居四民之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追求利润。“琵琶行”“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别人不轻离别养活不了你,白居易很看不起别人,“商人重利轻离别”“民不加赋,国用饶”,你整天追求利润,你是个恶棍,恶棍怎么能治国呢?
中国古代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官不与民争利”。你当官了,不能做生意和老百姓争利。事实上,今天的许多国家都是这样,我成了市长,我们家要开公司,你能和我竞争吗?你一点也没有。官员不能这样做,也不能与人民争利。而王安石他所做的这些事,就是与民争利,“民不加赋,国用饶”。所以那些地主不是民,他也算啊,你这就算和民争利。这些东西成了保守派攻击他的口实。后来很多保守派说王安石变法有各种弊端,不是凭空编的。他确实有这些问题。王安石变法后,朝中大臣分为新党和旧党。新党上来打旧党,旧党上来打新党,党同伐异。因此,北宋大臣之间的党争越来越激烈,这也是他后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并不高,但我们误读了列宁的选集,为什么要在教科书上无限拔高。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的改革家,列宁这么说,其实是括弧中的一个注释: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事实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并没有给王安石这么高的评价。列宁说他是中国的改革家,是为了向俄国人介绍谁是王安石,解释王安石的身份。
事实上,王安石在很多地方都被写进了奸臣的传记中。历史对他的评价不是很高,“世界骚然,党同伐异,党争如水火”。原来朝廷的矛盾没那么严重,现在各种矛盾突然激发了王安石,他的变法终于失败了。甚至有人说北宋的灭亡是王安石造成的。
王安石变法:好心革除弊政最终挡不住士大夫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