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德国为什么敢在甲午海战前断言【日本必胜】?

中国晚清大员李鸿章于1896年访问德国,主动向俾斯麦寻求建议。在铁血宰相面前,李鸿章主动套近乎,自比“东方俾斯麦”。俾斯麦反驳道:没人说我是“欧洲李鸿章”。李鸿章主动与俾斯麦见面。俾斯麦只给了李鸿章十分钟的会议时间。回答了三个问题后,他觉得礼仪已经到了,所以他转身和德国驻清大使交谈,把李留在一边。有趣的是,李鸿章和俾斯麦之会是中国作者谈论的话题,但这些“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细节很少被提及。俾斯麦不尊重李鸿章是有原因的。早在甲午战争之前,俾斯麦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中日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战争还没有爆发,为什么德国首相认为中国必败,日本必胜?俾斯麦是根据他看到的访德中日官员的行为做出判断的。“来自日本和欧洲的人讨论各种学术问题,注意政治原则,寻求回国进行根本性转型;来自欧洲的中国人只问工厂的船炮有多值钱。”。更糟糕的是,即使这些东西“买回来,也算了”。

回顾这段话,我不得不承认“铁血宰相”有一双鹰眼。后来,根据他预测的轨迹,中日历史发展的事实惊人地发展起来。事实上,当中日海战迫在眉睫时,在西方国家眼中,对日本持乐观态度的国家并不多。许多国家对中国持乐观态度,因为中国在西方购买了最先进的船只和枪支。战争结束后,大多数西方国家都知道“中国的现实”,因此他们以新的眼光看待日本。俾斯麦早就看到了中日两国的胜负手。他欣赏的东方政治家不是李鸿章,而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后者的行为风格更符合他。早在日本成为大气候之前,伊藤博文就访问了德国,并受到了俾斯麦的盛大款待。他们在宴会上喝醉了。伊藤博文找到了他的偶像,俾斯麦看到了他衣钵在东方的继承人。

“历史只是一张印刷纸;重要的是创造历史,而不是复制它。“当代的重大问题不能通过演讲和大多数人的决议来解决,而是用铁和血来解决。“当大国与生存斗争发生冲突时,他们之间的所有条约都不再具有约束力。“李鸿章没有英雄主义地复制这些俾斯麦的“名言”,但他被伊藤博文引用为座右铭。在他的主阁日本政坛期间,俾斯麦处处为例,将“俾斯麦风格”染成日本海军。仔细看看当时的日本海军,你可以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这是一支几乎可以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的新军队,它是一支非常有创意的军队,可以忽略所有现有的经济、政治、军事规则和结论,从而创造了许多“第一次”。以伊东佑亨为代表的年轻海军指挥官,敢于行动,非凡的勇气,使日本海军的战斗力,几乎达到了“可怕”的状态。

德国为什么敢在甲午海战前断言【日本必胜】?

远东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海军的世界。在与这支“恐怖”力量的赌博中,虚弱的朝鲜失去了家园,外强中干的清国失去了后院。即使是强大的北极熊沙俄,虽然还剩下最后一口气互相争斗,但最终还是先崩溃了。他们不得不带着海军司令的尸体,抛弃中国东北和南库页岛,回到家乡。起初,除了德国的教师,日本并没有关注任何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学生甚至不再关注老师,在中国青岛宣战德国。这时,俾斯麦已经工作了20年。不知道这个预测“中日战争”胜负的人,是否预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会打败德国?“打败老师”是日本崛起的象征,也是他们骨子里的意愿。俾斯麦预见并高兴看到日本击败了“老师”中国,但可能没想到失控的学生也会对“新老师”造成“巨大伤害”。


德国为什么敢在甲午海战前断言【日本必胜】?德国为什么敢在甲午海战前断言【日本必胜】?

,,,,,,

  • 慈安和慈禧一起听政治 她若不死 慈禧哪容放肆?
  • 至于慈禧,恐怕大家都知道,但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直被忽视,她就是东太后慈安。 慈安16岁入宫,刚开始只是妃子,...

  • 解密:为什么孤独的英雄光绪一生中唯一一次笑?
  • 光绪34年1908年10月卧床生病。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我认为佛陀(指慈禧)会死在我面前。如...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乾隆皇帝是怎样处理贪污案的?贪污多少就被杀
  • 在养心殿乾隆帝办的另一件大案是王亶望贪污案。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亶望考取举人后,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

  • 揭秘:哪个皇帝失去了中国19个附属国?
  • 一个朝代到了末年,呼啦啦大厦就要倾倒了。不管皇帝怎么用尽全力,他都无法挽回潮流。他只能看着这个朝代在风雨中落花流水。 ...

  • 曾国藩简介: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传奇生活
  • 曾国藩生平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带着一个学者来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