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9月,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朝野震动。咸丰皇帝迅速带着他最喜欢的妃子那拉(后来的慈禧太后)和一群亲信逃到热河,恭亲王奕(咸丰的弟弟)留下来和侵略者打交道。易尽一切可能取悦侵略者,最终签署了《北京条约》,羞辱国家,赢得了侵略者的信任。
爱新觉罗·苏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清末满洲镶蓝旗人,宗室贵族,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
第二年8月,咸丰在热河死亡,6岁的儿子载淳即位,遗诏端华、载垣、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载淳的母亲,26岁的那拉,被尊为慈禧太后。
清政府的实权掌握在八位辅政大臣手中,但他们不信任侵略者,也没有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
慈禧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女人,她和易在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下,勾结并想篡夺最高统治权。
慈禧先让人建议她“垂幕听政”。然而,八位辅政大臣反对“本朝没有皇太后垂幕”。
不久,奕以“奔丧”的名义赶到热河,与慈禧商量回北京发动政变。易回到北京后,与英国侵略者秘密讨论,收购了掌握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
慈禧让苏顺护送咸丰子宫走大路。她和载垣、端华从小路提前四天到北京。11月1日刚到北京,第二天一早就发动政变,宣布解除苏顺等人的职务,当场逮捕了载垣、端华;并派人到路上逮捕苏顺。
很快,慈禧发布了一篇文章,否认了咸丰的遗嘱,命令将肃顺斩首;让载垣和端华自杀;另外五位大臣被革职或者充军。八位大臣的第一个重要犯罪是“不能全心全意和解...以至于他们对所有国家都失去了信任”,这意味着她是一个“全心全意和解”的卖国贼。然后明年(1862年)改为“同治”第一年,意思是东西二太后共同治理朝政。
今年正好是辛酉年,所以又称“辛酉政变”。
事实上,苏顺这只“大老虎”可以算是晚清少有的“鹰派人物”。
肃顺掌权后,严厉打击腐败,严惩渎职失职,整顿官场政风。在处理“戊午科场案”时,一品大员白鹏被斩, 这使得清朝后几十年的官场风气,尤其是乾隆后期越来越强烈的腐败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后不久,苏顺在户部尚书任上彻查了“户部宝钞案”。
苏顺从对五宇官方账户的调查入手,调查到底。数百名涉案人员抄袭了数十名家庭成员、商人和满族宗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方贿赂公行的氛围。
苏顺虽然傲慢傲慢,目中无人,但对有才华的汉臣特别有礼貌。苏顺提出重用汉官,并向朝廷推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松涛等汉官,为平定太平天国、同光中兴网络人才,尤其是左宗棠。
1861年11月8日,入冬后第二天。把苏顺的囚车拉到西市。行刑时间一到,沉默不语的苏顺突然大骂,拒绝跪下。官员们不得不用铁柄敲他们的膝盖,直到他们的胫骨断了。
慈禧太后打虎:除了顾命八大臣听政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