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艺术人物在绘画、雕塑、歌剧等作品中很常见,甚至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是艺术化的。张飞的丈八蛇矛、关羽的偃月大刀、吕布的方天画戟都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罗贯中用艺术笔触再现了刀光剑影、鼓角的壮丽画面。
张飞的丈八蛇矛。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兵》说:“矛长丈八月,马上就持有。”也就是说,张飞用的是一种骑兵用的长一丈八尺的长矛,也叫“马矛”。根据汉代约23厘米,约4米长,应该是一个非常细长的矛,这种武器从东汉晚期到魏晋南北朝,在军队中非常流行,因为它的把柄很长,在马背上使用,应该有更高的技能,张飞应该是这方面的大师。
在《三国志》中,“飞据水断桥,目横矛说:‘身为张翼德也,也可共决死’”,十分英雄气概。近世艺术家将张八蛇矛的矛头画成蛇扭曲的形状,受所谓蛇矛的影响。事实上,蛇矛只是一个形象的隐喻,只表达细长的意义。历史上没有像蛇这样的武器。关羽的偃月大刀。在后人的描述中,关圣人的青龙偃月刀与自己完全融为一体,成为形象不可或缺的代言人。但是关羽在历史上真的用刀作战吗?汉末,骑马用刀作战的人都用环首刀。这种武器是短兵器,直窄长约一米,单刃无护格,手柄首都是用刀茎铸造的环形。骑兵在战斗中的用法和现在的马刀一样左右挥舞,向下劈,即使关羽用刀,也只能用这种刀。
长柄大刀直到唐宋才出现。关羽偃月刀的名字出现在北宋的《武经总要》中。当时著名战士自制突出自己。这种刀很重,只能用于日常武术练习,不能用于战斗。事实上,关羽根本不用刀作战。《三国志》说:“曹公使张辽和关羽成为先锋。羽毛看到了良好的指挥权,而马刺则是万众之中。与关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陈寿说得很清楚,一个“刺”字就足以证明关羽不需要刀。
那为什么后人认为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呢?北京大学博士认为:“清朝时,封给关帝君是二十六个字的封号。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伟大的武术圣人必须有一件称职的武器,对吧?如果说青龙偃月刀的形状可能看起来很霸道,有了历史上的一些传说,对明星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显著。应该是清朝以来,关羽用这把青龙偃月刀成了定制。“这样,后人专门为关公配备了一把超越时空的青龙偃月刀,以塑造关公的威武形象。在后人眼里,被称为武圣的关公的形象确实是“高大全”。人们故意想出“青龙偃月刀”这样的说法,以表达对关公的敬意,这并不难理解。
关羽张飞的兵器真的是青龙偃月刀和张八蛇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