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皇帝王建杀太子王宗懿后,改立幼子王宗衍为太子。王建有十一个儿子,为什么要立最小的儿子?原来,王建正室周氏才貌平平,没有孩子,后来又娶了眉州刺史徐耕的两个女儿,妹妹生了王宗衍,妹妹生了王宗鼎。王宗鼎先出生,排名第七,宗衍后出生,排名最后。此外,还有王宗仁、王宗纪、王宗云、王宗智、王宗特、王宗杰、王宗泽、王宗平等妾生的儿子。王建称帝后,十一个儿子都被封王。王宗懿死后,王建本来打算在优秀的王宗云和王宗杰中选择继位。
后来,徐家的大女儿晋封为贤妃,小女儿晋封为贤妃,两个妃子争宠,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于是王建权衡后,立王宗衍为王子。王宗衍很好学。他小时候可以写文章,但他天生浪漫,喜欢填词作赋。他曾编辑过200首艳体诗,签名《烟花集》,在蜀国背诵;当了王子后,他和一群浪荡的孩子胡作非为,斗鸡遛狗。王建曾经想废除他,但徐贤妃控制了他。王建一辈子都很凶,但他对这个女人无能为力。
王宗杰最初很受欢迎,但后来他不知道为什么中毒死了。王健更担心,他老了,忍不住扔,想到北营招聘让王宗毕诚实稳定,可以委托大事,所以他召回成都,任命马步指挥使,让他和首相张格一起主持整体情况,并命令如果王子未来不是武器,将重新选择王子。
[img]830758[/img]
徐妃知道后,派内飞龙使唐文易(y)控制了守卫皇宫的禁兵,不允许大臣探望王建。虽然王健病危,但他仍然可以处理国家事务,所以他召集王子王宗进宫陪同他。他任命东宫掌书记崔延昌处理军事事务,将唐文易贬为眉州刺史,将唐文易的私人党和翰林学士承诺王保晦充军到泸州,任命翰林学士余宁绩处理刑事案件,任命宣徽南院使宋光思负责北京的安全工作。宋光嗣本来是个小太监,喜欢揣摩迎合皇帝,所以可以重用。王建平时一直任用读书人,现在怕王子年少无知,不肯重用读书人,才任用了一些宦官。没想到,这些太监后来竟然断送了他的江山。
王建在弥留之际,任命王宗璧为中书令,宋光嗣为内枢密使,与功臣王宗婉、王宗瑶、王宗奎等人协助王子。这些姓王的官员都是王建的养子。王健去世后,王子王宗衍继位,改名为王衍。王宗毕等人都被晋封为王;他还尊敬父亲王健为高祖皇帝,尊敬母亲周氏为昭圣皇后,尊敬母亲徐贤妃为皇太后,太后的妹妹徐淑妃为皇太妃;他命令宋光思处理军政大事,再次剥夺唐文易的官爵,并给他自杀;王保晦被处决,将首相张格贬为茂州刺史,然后贬为潍州家庭。所有张格的亲信官员,都将罢免。
彭王王宗鼎看到情况非常混乱,于是辞职回家养老。王宗毕本来被封为巨鹿王,后来晋升为齐王,夺取文武大权,于是结党营私,作威作福。蜀王王衍也不过问,每天醉生梦死,派内教坊(官名)严旭到处搜寻美少女,寻欢作乐。
没过多久,王衍改年为乾德。乾德元年,王衍将龙跃池改造为宣华池,大兴土木工程。华阳尉张士乔写信劝诫,激怒了皇帝。王衍下令砍掉其他地方,或者徐太后站出来制止,以免被杀。张士乔悲愤不已,投河自杀。
王衍随后北巡,从成都出发,一路炫耀武力,到达安远城,派王宗夫、王宗玉、王宗晏、王宗信等人出兵攻打岐国、陇州。岐王李茂贞出兵禹阳。前蜀国将陈彦伟在箭岭遇到岐兵。打了一场胜仗后,他立即退出了军队。王衍收到好消息,更加得意忘形。他亲自赶到利州慰问。在路上,他非常渴望奢侈。人们抱怨。
到达阆州后,看到何康的女儿美丽动人,他立即被迫抢劫。回到成都只有一个月,他娶了他的表妹,并被称为魏元妃,这引起了后宫的嫉妒。最让人尴尬的是正宫高氏,平时已失宠,自韦妃入宫以来,更是被皇帝疏远,难免口出怨言。王衍知道后,竟然废除了她,准备立韦妃为皇后。但此时后宫里还有一位金贵妃,美貌也很出众,而且资格比韦妃还老。王衍犹豫了很久,不得不立金妃为皇后。
俗话说,乐极生悲。皇帝是如此的荒淫昏庸,国家怎么能长治久安呢?
前蜀王建立了一个造成国家死亡的错误:后主王衍好色,无法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