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一个我们骄傲的时代,一个人们谈论的时代,一个人们崇拜的时代,在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看来是什么样子的?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上这样描述:“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现状,人为地与世隔绝,试图以中国完美的幻想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死亡的决斗中被打败: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发道德的,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是获得廉价买卖的特权——这真是一首奇怪的对联悲歌,任何诗人都不敢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是什么?是“奇怪的对联悲歌”。也就是说,当我们为自己的“中国完美”繁荣模式欢呼万岁时,马克思认为这是“幻想自欺”。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解剖了中国农民,因为他没有来过中国,用英国官员的话描述了中国农民。马克思在《对华贸易》一文中说:“中国人的习惯是如此节俭,如此保守,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他们的祖先以前穿的。“每个富裕的农民都有织布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有这个特点的国家。“福建的农民不仅是农民,也是农民和工业生产者。在《欧洲动态-欧洲缺粮》一文中,马克思描述了中国市场的特点:“那里的人大多愿意卖,不愿意买,金银都是收藏起来的。”
在描述中国政治制度的概况时,马克思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文中写道:“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中国的君主一样,皇帝的官员也被认为维持着他们各自的管理区域的父权关系。”
[img]830822[/img]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公有制”,但这种公有制不是国家所有,而是皇帝所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普天下不是王土”。除了皇帝,整个国家都没有其他人的所有权。因此,个人只有土地所有权,没有土地所有权,因此个人被捆绑在以皇帝为代表的共同体上。除了土地因素外,还有与土地相关的户籍。土地和户籍的结合使土地上的人们永远被捆绑,只能以固有的方式生活。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描述了这一点。”无论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看起来多么平静和无害,它们都始终是东方特殊体系的坚实基础。它们使人们的思想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没有表现出任何伟大的行动和历史的先驱精神。”
俗话说,“女孩穿妈妈的鞋子——看起来一样”。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他们祖先以前穿的。”在这个土地制度下,有些东西几千年都不会改变。事实上,只要模式不变,几万年也不会改变。因此,我们只能穿妈妈的鞋子和祖先留下的衣服,沿着他们的老路走。制度不变,然后生活不变,然后出路不变。
自大秦以来,中国只有两条出路,一条是暴民,另一条是奴隶。做暴民很容易也很简单,只要勇气不怕死,但世界上有多少人不怕死呢?做奴隶并不容易,不是你想做的,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满足条件后。虽然做奴隶并不容易,但它比做暴民要安全得多,但大多数人仍然选择做奴隶,竞争非常激烈。
从大秦朝到清朝,这种情况依然如此,但选拔方式发生了变化。汉代是推荐制度——孝道,隋唐改革实施考试制度——科举。
清朝最好的出路是什么,尤其是康乾盛世的时候?不用问,一定是做爱新觉罗家的奴隶。
康乾盛世下老百姓的出路:只能做清朝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