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以夷制夷】闹笑话:两宋都走上了灭亡之路

“以夷制夷”这个词本该是中性的,就像“釜底抽薪”一样、“远交近攻”都属于斗争策略。然而,在历史上,“以夷制夷”经常开玩笑,导致悲剧,甚至导致亡国,因此这个词的负面色彩变得更加强烈。宋代王安石是“以夷制夷”一词的发明者,另一个来源于范烨的《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北宋创造了第一个将“以夷制夷”用于实战的案例,导致王朝灭亡。

宣和四年(1122年)五月,北宋完全平息方腊起义后,聚集了十几万大军攻辽。这时,辽国已经被金国打死了。北宋当局以为捡便宜货的机会来了,于是背弃了当年签订的和平条约,趁机收拾了辽国的“病虫”。出乎意料的是,在耶律大石率领的二三万残兵败将面前,北宋精锐之师伐辽部队以惨败告终。原本打算以金制辽,结局却是金国隔岸观火,欣喜地发现所谓的“大宋”,根本不堪一击。灭辽后,金国迅速击败北宋,创造了“靖康耻”。

【以夷制夷】闹笑话:两宋都走上了灭亡之路

也许是因为“基因”,类似的情况又出现在南宋后期。曾经强大的金国,在更强大的蒙古面前一败涂地。赵的小朝廷,偏安东南百多年,又看到了光复中原的希望,于是又与蒙古商议一起伐金。但灭金后,蒙古觉得南宋太弱,根本不需要履行承诺,没有把河南的土地分给南宋,只给了陈蔡东南一点地盘。南宋大概以为蒙古打金国损失惨重,有机会乘虚而入,于是看到蒙军主力北返,突袭汴、洛二城。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比当年童贯伐辽的损失更惨,十几万兵民死亡,还给了蒙古发动战争的借口,南宋走上了灭亡之路。

宋朝两次出现同样的战略错误,赵家皇帝无疑是“以夷制夷”的失败典范。当然,即使不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北宋、南宋也会灭亡。但是死亡的方式有很多,死于“以夷制夷”一点也不悲壮,让人无法同情。这种情况再次发生,骨子里还是投机心理作怪。清末,李鸿章再次牺牲“以夷制夷”,试图依靠英国向法国求和,依靠欧洲列强阻止日本侵华。1885年3月,老将冯子材率部取得镇南关、凉山大捷,导致法国内阁倒台。在追求胜利的同时,清廷与法国签署了《中法天津条约》,将西南边疆门户交给了战败者,并在外交史上上上上演了一场滑稽戏。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没有列强的影响力可以避免...李鸿章的“以夷制夷”终于让列强在中国遍地开花,满意地拿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以夷制夷】闹笑话:两宋都走上了灭亡之路【以夷制夷】闹笑话:两宋都走上了灭亡之路

,,

  • 岳飞生平事迹介绍:岳飞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