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历史上,不同地区流通的货币也不同。例如,在四川,通行货币是铁钱,而在其他省份,通行货币是铜钱。当四川人去其他地方时,他们应该把铁钱换成铜钱。当外国人来到四川时,他们应该把铜钱换成铁钱。
铁钱和铜钱之间的“汇率”并不固定。苏东坡和弟弟苏哲从四川老家出来,去首都开封看望父亲苏迅,走到铜钱和铁钱的“交界处”,“东去之前必须换铜钱”。兄弟俩把所有的铁钱都换成了铜钱。当时“铜钱一票卖铁钱四票”,也就是说铁钱四文可以换铜钱一文。早在宋太宗在位的时候,成都各大钱店制定的“汇率”就是“铜钱一票卖铁钱八”,铁钱八文可以换铜钱一文。
除了铁钱,四川还通过“交子”。交子是纸币,刚开始只用于大额交易。因为铁钱的购买力太小,一旦进行大额交易,买家需要整车运铁钱,非常不方便。交子一发行,就受到商家的喜爱,价值甚至超过了面值。苏东坡的弟弟苏哲回忆说,当他年轻的时候,交子的发行量很小,没有通货膨胀。“总有一百个卖家”,这意味着面值1000文的交子可以换1100文的铁钱。后来,交子发行了更多,“近年来停止销售超过900”,面值1000文的交子只能换900多文的铁钱。不管交子和铁钱之间的“汇率”大小,当时四川人经常需要去钱店换铁钱和交子:大额交易时,把铁钱推到钱店,换成便携的交子;平时住在家里,交子面额太大,不容易换,然后把交子换成铁钱。
进入南宋后,四川的交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改名为“会子”,由政府统一发行。会子有流通期。宋高宗在位时发行的会子,宋孝宗时期不能再使用,必须兑换成新发行的会子。此外,会议的发行量有小有大,通货膨胀有轻有重,全国人民对会议的认可度有强有弱,会议与铜钱之间的“汇率”和新旧会议之间的兑换率不固定。宋高宗绍兴初年,“钱一起卖铜钱”,面值1000文的会议可以兑换1000文的铜钱。绍兴27年,“钱十,市场价格一致”,面值1000文的会议只能兑换400文的铜钱。很明显,当时的纸币像今天一样贬值。南宋中叶,政府发布了新会议,停止了旧会议的流通。人们用旧会议交换新会议,1300文旧币可以交换1000文新币,这实际上是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南宋大诗人陆游计算了一个账户。由于政府发行的纸币太多,商人手中的纸币不断贬值。“过去几年,货币很轻,折扣很大。100万元只能用80万元。”面值1000文的会议实际购买力只有800文。贬值的200文在哪里?其实是南宋政府拿走的,说盗贼不偷,政府把物价一涨,汇率一变,你口袋里的钱就少了一半。
宋朝不出国也要换外汇?揭开宋朝历史上的硬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