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一位名叫见月的和尚住在南京的一座寺庙里。有人告诉寺庙里有人“通贼”,即与反清势力有关。清兵要封闭寺庙,抓走所谓“通贼”的人。见月和尚镇定从容,大义凛然,想尽办法保住寺庙。这是陈垣1940年写的《明季滇黔佛教考试》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抗日时期陈垣的真实写照,坚持抗日,维护辅仁大学,保护抗日师生。因此,辅仁大学赢得了“抗日大本营”的赞誉。
坚持北平拒绝威胁和诱导
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占领了北平城。南迁国立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南迁师生众多。当时辅仁大学没有南迁的打算,陈垣也没有南下。他认为沦陷区需要一群人留下来主持正义。他说:“余如南归,辅仁大学成千上万的青年,谁能代替余教育?沦陷区正气谁能代替余支持倡导,而剩下的书,又不能全部带走,独自南逃,尤其不合适”。
像陈垣这样的人留在北平,日伪肯定会想尽办法拉拢。这是一个穿着学术外衣的汉奸组织,首先邀请他参加“东洋史地学会”并担任职务。当然,他拒绝参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战略目标,计划在北平建立“东亚文化协议会”。鉴于陈垣在国内外教育界的声誉,日伪准备让他担任副总裁,派人去游说。来人利诱说:“日本人已承诺,陈先生担任副总裁属于众望所归,月薪5000元。陈垣断然拒绝:“别说几千元,就算一万两黄金我也不干!”
[img]829357[/img]
来人满脸羞愧地退去了。
在办学保护抗日师生沦陷期间,日伪对高校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用作必修课,教科书被改为日语教科书。虽然辅仁大学的教会背景没有被日伪接管,但它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干扰。辅仁大学不接受伪教育部的命令,仍然遵守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校历和假期规定,使用原教科书,保持了北平古都大学的净土。
1938年徐州失陷,日伪当局强迫北平机关、学校挂伪“国旗”,游行“庆祝”。辅仁大学和附中拒绝挂旗游行,附中被迫停课3天。日本人发现校长陈垣“质问”恐吓,陈垣说:“国土沦陷,我们只是难过,要庆祝,做不到!从此,学校返校节等集会都以校旗代国旗。他认为,悬挂假国旗“让人一见钟情,感领土之沦为泪下”,“是最大的耻辱”。
1939年,当学校放映世界运动会电影时,中国国旗突然出现,在场的学生们忍不住站起来鼓掌。日本宪兵队向陈元指责,要求他鼓掌
老师和学生。他回答说:“带头鼓掌的是我,要逮捕就把我抓走!”吓坏了他的威望,这件事后来就结束了。
1942年4月,辅仁大学举行返校节,像往常一样举行运动会。陈垣在运动会开始时讲述了孔子运动会的故事。他说:据《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主持射箭比赛,让子路把门,宣布有三种人不能参加。“贲门将军、亡国医生与后者不相容”,即败军将军、为敌人工作、认敌作父。宣布三篇文章后,许多人溜走了。在公开场合,他巧妙地警告汉奸,打击敌人。
1944年3月,辅仁大学30多名教授和附属中学教师因抗日宣传被捕,各方救援无效。他们直到1945年7月才被释放。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辅仁大学公宴出狱的教授表达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对日伪当局的抗议。陈元在1945年冬至的一本书中说:“这篇论文是为了纪念被捕和被俘的朋友。”
潜心研究书斋作战场
抗日战争八年期间,陈元杜门感谢客人,致力于研究,撰写了7篇专业论文和10多篇论文。他提倡应用世界和“有意义的历史”,以学习为战场,以纸笔为武器,阐述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谴责日本侵略者和叛徒。
这一时期,陈垣就是他称自己为“知识记里碑”的《通鉴胡注表微》。宋亡后,南宋历史学家胡三省坚决不做元朝官员,隐居山中,极其艰苦,倾注全部精力,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做注释。因此,有些人认为他擅长地理或考证。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他为什么注册“通鉴”。陈元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他在日伪统治下的北平,与胡三省有着相似的经历,他才亲身体会到胡三省元灭南宋的深切痛苦,于是愤怒地解释了胡三省在注释《通鉴》时隐藏在注释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时,陈元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以史事讽喻今事”,援古证今,表达了他的爱国思想。
辅助大学文学院院长曾称赞陈元在特殊环境下采取的学术文化抗日活动:“我们党的陈夫子,书城隐藏在这里。我不知道老人会来,希望古代的意义是真实的。骄傲的骨头支撑着世界,奇怪的文字哭泣着鬼神。一个庄朗诵,风雨情感亲。”
[img]829358[/img]
“黑暗世界”不举行开学典礼
自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以来,辅仁大学已经八年没有举行开幕式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辅仁大学举行了八年来的首次开幕式。
陈元在开幕式上说:“自中华民国26年以来,我们学校已经八年没有开幕式了,因为我们在沦陷区,国旗不能出来,国歌不响亮,甚至说话也受到限制,为了一切不必要的麻烦,过去八年是在黑暗世界里,从昨天日本投降签署,世界永久和平,光明的新时代已经开始,八年来解放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特别值得庆祝。他痛斥那些为日伪服务的人“已经忘记了我们国旗的本来面目”。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元旦团拜会上,国民党一位高级官员表示,北平没有民族意识。陈元听了很生气,站起来反驳他,说:“你来过这里吗?我们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奋斗,你知道吗?可惜你来得太晚了!”于是他愤怒地离开了席位,说以后再也不会参加这样的集会了。
□史迹寻踪
辅仁大学:北京辅仁大学成立于1925年,原名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1927年更名为北京辅仁私立大学,1931年在南京中央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10月接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的1952年院系调整,共有27年的历史。历史时期,北京辅仁大学注册学生12355人,历届毕业生4812人,研究生76人。
抗日战争期间,哪所大学坚持抗日被誉为[抗日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