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年前是宋朝,为什么女生结婚这么难?我们举几个宋朝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范仲淹的族规。范仲淹是北宋的名臣。他当过官,积累了很多钱。他发家后,一个人把叔叔、叔叔、叔叔、叔叔、叔叔、兄弟、堂兄弟、堂兄弟、堂兄弟都养活了整个家庭。不管谁在家办红白喜事,范仲淹都是出钱支持的。为了不偏不向,范仲淹制定了一个规则:所有族中男生结婚,彩礼都要按照20贯的标准送;所有族中女生结婚,嫁妆都要按照30贯的标准买。显然,给女生做嫁妆比给男生送彩礼更重要。
当时铜币一直是1000文。范仲淹制定这一族规时,大米的市场价格是50文一石,宋代的一石相当于今天的65升,装米100斤左右。50文买100斤米,相当于一文钱买两斤,总能买2000斤。现在2000公斤普通大米要卖4000元左右。如果按购买力换算,范仲淹所说的一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4000元,20贯8万元,30贯12万元。也就是说,在范仲淹的家庭中,男孩结婚需要8万元的彩礼,女孩结婚需要12万元的嫁妆。
第二个例子,苏辙嫁女。众所周知,苏辙是苏东坡的弟弟。宋徽宗初年,苏辙的女儿结婚了。为了给女儿准备嫁妆,苏辙特意卖了一块他在河南新乡买的好地方,拿出“940元”,让女儿带进婆家。“九千四百”是9400贯,虽然此时已是北宋后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但一贯的购买力也相当于现在的300元。那么现在9400贯相当于多少呢?282万元!苏辙在日记中说,他是“破家嫁女”。换句话说,为了给女儿做嫁妆,他几乎破产了。
第三个例子,袁采的建议。袁采是南宋人,做过县官,处理过很多涉及婚姻的民事纠纷。袁采说,如果一个平民家庭不是特别富有,他必须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为她的嫁妆做好计划。换句话说,你必须早点攒钱。你不能在女儿应该结婚的时候发现存款不足,你不能买像样的嫁妆,所以你必须卖房子。然而,袁采并没有说他会在儿子很小的时候为他的彩礼做准备,这表明与女孩结婚相比,男孩结婚不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公平地说,范仲淹是一个富人。他为家庭制定的嫁妆标准应该高于普通人。苏哲也是一个富人。普通人肯定不会像他那样花200万或300万给女儿做嫁妆。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家庭买不起嫁妆,不得不让女儿一直待在家里结婚。比如南宋初年,四川省华成县进行普查,县令侯可发现他的治下竟有数百名未婚老姑娘。这些老女孩不能结婚,大多不丑,但“巴人结婚,必须责怪女人”,女人的父母不能花那么多钱买嫁妆。
为什么宋代所有的女孩都很难结婚?只是因为嫁妆要求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