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斌出生于1921年,现年94岁。他曾是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教授,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院担任中国翻译。他是中国唯一一个参加过东京审判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作为东京审判的见证人,他和其他中国代表一起,经过艰辛,把日本战犯送到了审判台。
朱耀斌是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他向记者讲述了与高先生的过去交流,为记者勾勒出高文彬的生动形象。“高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乐观开放的人。他是中华民国和旧大学制度下的人才。他参加了重大历史事件的东京审判。”
携带几箱材料到国外出国
1946年5月3日,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盟友在日本东京开设了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等11个国家参加的远东国际军事法院,审判日本军国主义统治集团。由于案件庞大、复杂、证人和证据众多,924天的审判成为人类历史上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开庭时间最长、档案文献最广泛的审判。
由于东京审判的需要,远东国际军事法院的中国检察官向哲军招募了英语翻译。高文斌被东吴大学教授刘世芳推荐参加了考试,并被录取。从那时起,他就依附于东京的审判。
高文斌出国,随身携带几箱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中文资料,作为远东国际法院审判的证据。法庭上所有的英语都是用的。高文斌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大量的翻译工作和整理文件。高文斌通宵完成了这项任务。
[img]827719[/img]
在审判过程中,中国代表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压力。经过艰苦的起诉、证据、辩论、审判和量刑,17名中国代表终于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将日本战犯的罪行计算期从1937年公认的“七七”事件提到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他们一再坚持进入封闭的日本内阁和日本陆军省档案库,寻找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证;他们甚至说服末代皇帝溥仪出庭作证。
当时,被称为“关东军之胆”的“九一八事变”主谋板垣征四郎公开宣称自己无罪,甚至大喊“与检察官打300回合”。
直到1946年8月16日,一名中国证人被带入法庭,板垣才突然变脸。一名瘦高的中国中年男子步入法庭,慢慢走向证人台。与其他证人不同的是,其他人只有一名宪兵护送,但两名法庭宪兵和一名苏联军官站在他身后。“我出生在北京,名叫爱新觉罗溥仪。这位中国男子坐在证人席上,用标准的北京口音自我介绍。
由于溥仪等证人的证言,板垣征四郎等人最终被绳之以法。
将甲级战犯送到审判台
在参加东京审判时,正当大家都厌倦了寻找日本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犯罪证据时,高文斌在《东京日报》的一堆旧报纸资料中偶然发现了一张1937年拍摄的新闻照片。“报纸上刊登了两人在南京大屠杀中砍掉中国人头颅数量最多的消息。这种可怕的杀戮“竞赛”被当时的日本政府宣传为荣誉。“高文彬说,这份报纸是当时的一个重要发现。他立即将报纸复印了三份,一份留在检察办公室,另外两份寄给南京军事法院院长石美瑜,作为中国向盟军总部提出逮捕两人的证据。经法庭审理,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被判处南京雨花台刑场枪决。
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院判处所有日本战犯有罪,并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院宣布判决。判决开头写道:“侵略是人类最大的犯罪,是所有战争犯罪的总和和根源。”判决已经宣读了7天。
正如当年担任东京审判员的中国法官梅汝琏在日记中所说:“我不打算成为一名复仇者,但如果我们忘记历史,肯定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到目前为止,94岁的高文彬仍在参与整理东京审判相关史料。
高文彬:东京审判见证人亲自说服溥仪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