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方话语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由于政权的变化和不同的因素,它们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朝代的官方语言通常是根据首都的位置来确定的,首都在哪里,所以这个朝代使用这里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也有例外。
一、先秦时期
在古代,中原黄河流域是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区,是五帝时期和后来的夏商时期。周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经不能考了,据说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时期标准语的前身。汉语标准语的周期,一般认为是《诗经》的语言,即雅言。雅言主要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流行。据专家介绍,周代文字学的是殷商文字。殷人向夏人学习。古雅言(中国最早的古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阳,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围。历代雅言标准音以洛阳为基础,可以说古代普通话以古洛阳话为标准音。
二、秦汉两朝
秦朝的具体语言无法验证。汉语是“洛语”,洛语继承了先秦时期的雅言。汉代的汉语标准被称为“正音”、“雅言”,又称“通语”。
三:两晋与南北朝
西晋继承汉代,以洛语为国语。永嘉之乱,洛京倾覆,东晋迁都建康,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沿袭南朝。
四、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编辑《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南北朝官音融为一体,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语为“汉音”或“秦音”。隋唐都是长安,洛阳是东都。此时,中原和关中的汉音在与各民族融合后已经演变。
五:宋朝
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
六:元朝
元朝法定蒙古语为国语,后以元大都的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七:明朝
明朝以中原雅音为正。明朝以前,中原通过多个北方民族的融合,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以南京音为基础,南京官话以中文标准语为基础。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各地迁往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约40万,占北京人口的一半。南京语音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而南京官话则在明朝流行。
八:清朝
清初以满语为国语,后来汉语官话成为国语。清初,南京官话仍然是汉语的主流标准语。雍正八年清设立了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北京音是在元代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融为一体的基础上,融合了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清末,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1909年,清代成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
各朝各代的母语:历史上各朝的官方语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