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前秦的国运由一个人决定:宰相王猛和前秦的兴衰

公元280年,西晋结束汉末以来近百年的战争分裂,统一全国。仅仅11年后,中国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五乱华。五乱华导致华北地区90%的人口在八年内消失,“十室九空”。这是中国历史 著名的大分裂时期。

在五乱华初期,摩羯座的石勒建立了后赵。经过几次争夺,他摧毁了前赵,迫使前梁称藩,并在大分裂时期首次统一了北方。石勒的侄子石虎继位后,后赵的实力达到了顶峰。然而,石虎是一个暴君,贫穷的士兵,国内政局的暗流涌动。石虎死后,赵派势力战斗,华北混乱。东北地区的前燕政权趁机进入中原。

彝族酋长傅洪在石虎进攻关键时带领家族归服。石虎死后,傅洪之子傅健于公元351年进入关中,次年称帝,建都 长安。傅健病死于公元353年,其子傅生继位。傅生是世界上罕见的暴君,视杀人为儿戏。每次遇到大臣,都会把各种杀人工具放在面前,看谁不顺眼,然后杀人。大臣中有人劝他,傅生以为是自己的诽谤,杀了他;朝臣中有人奉承,傅生以为是拍马屁也杀了他。朝中人人自危,“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与此同时,傅生也怀疑表哥傅坚要杀了傅坚。

公元357年,傅坚发动政变 ,杀傅生,即位“大秦天王”。傅坚在奖赏功绩时,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五胡时期,一对君臣搭档登上了历史舞台,配合最默契、最有成就。 ,并且在接下来的18年里,迸发出耀眼的光彩。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北海剧县(山东寿光东南)人。傅坚(338-385年)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

[img]826863[/img]

傅坚即位的第二年,前秦大旱。傅坚“开山泽之利,公私之利,息兵养民,旱不为灾”。由于傅坚以农业发展为基本国策,前秦经济迅速恢复,几年后出现了稳定清平、家庭充足的新氛围。

傅坚注重人才选拔 ,地方官员举起的人才,如果真的是人才,就得赏赐,否则就会被降罪,“请托不行”;“宗室外戚,无才者都弃不用”,当时“内外官,率都称职”。

鉴于华北大乱后急需休养的现实,傅坚在即位第一年就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来讨伐并州的实力派。前秦统治下的人民得到了休养。

傅坚把王猛当作得力助手,非常信任他,“岁中五迁”。如果朝廷里有人打王猛的小报告,“坚持犯罪”,并将与王猛公开作对的开国元勋范世斩首,“所以大臣们都屏住呼吸”。正是有了傅坚的无条件信任,王猛才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

王孟首先努力整顿官治,严厉奖惩。当时,皇太后的弟弟强德违法,王孟迅速抓住、审判、斩首,“没有报告,已经在城市里展示了尸体”。随后,王孟与帝国历史上的程邓羌合作,20多名即将猖獗的权贵将被清除。傅坚叹了口气:“我知道世界上的法律!”

王孟帮助傅健建立了推荐奖惩制度和官员考核的新标准,严重打击了九种已经成为士族垄断政权工具的产品,也否认了胡军阀统治者对武力的迷信和蔑视 知识落后观念;有效提高秦国各级官僚的智能素质。

王孟治国的第二个重要措施是建立教育。在他的赞扬下,前秦恢复了各级学校。灭燕后,傅健带领王子和王侯公清博士的长子祭祀孔子,宣传儒家思想。这样,先进的汉族传统文化 北方迅速复苏振兴,官僚后备队伍的培养也正规化。

王孟注重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前秦是由彝族建立的国家。中国有彝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和少数民族 矛盾。前秦废除了胡汉分治之法,确立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贾雍的部队一边攻占匈奴,一边被罢免。各族人才被赋予重要职务,鲜卑慕容垂、羌族姚昌在前秦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孟坚持以农为本,修复水利,奖励农业桑树,努力发展生产。增加劳动力,注意节约开支,降低官僚工资,减少部分租金和税收,减轻人民负担。政府还经常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奖励那些努力工作的农民。前秦国家的物质基础大大加强。

公元367年,王猛率军援助前凉叛将李燕,大破前凉军。369年,王猛率军攻占前燕洛阳。370年4月,王猛率杨安等10将共骑6万人,再攻前燕。当年10月,王猛在鹿川(浊漳河)大破燕军数十万,将前燕主力歼灭。然后乘胜进军,攻克燕都邺城,一举灭前燕。前燕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前秦灭前燕后,统一北方已成为大势所趋。

王猛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 。前秦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协助傅坚后 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他亲自率领军队四处征服,败前凉,灭前燕,为前秦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久之后,中国北方也实现了大分裂时期的第二次统一。

[img]826864[/img]

王猛于375年死于丞相、中国书记监督管理局、尚书令、都督中外军事任命。王猛对前秦的作用就像一辆车的方向盘和刹车。王猛死后,前秦朝错误的方向滑得越来越远,从未得到纠正。

傅坚对王猛的死极度悲痛。他说:“世界想让我平静下来。为什么要抓住我的风景?”后来,赵开国皇帝石勒在谋士张斌去世时也发出了“为什么要抓住我的右速?”感叹,后人实现大分裂时期,北方第三次统一的北魏拓跋涛和“白马”崔浩发现了少数民族 进入中原不仅仅是靠“弓马之利”。

王蒙和傅坚是魏晋南北朝最默契的君臣合作伙伴。他们相辅相成,共同努力,把矛盾重重的前秦建设成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有机会统一南北。傅坚给了王猛施展才华的舞台 ,并且非常信任它。王猛治国领兵的特点也正好弥补了傅坚大喜功、急功冒利的缺陷。“猛为相,坚端拱于上,百官总是自下而下,军国内外的一切事情都不由自主。猛刚明清肃,善恶白,放废尸素,显拔幽滞,劝农桑,练军,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后世崔浩对两人有一个恰当的比喻:“若王猛之治国,傅坚之管仲也”。

王猛死后,前秦就像一个人突然断了一条腿,各种负面影响慢慢显现出来。

首先是傅坚个人生活中的懈怠,开始追求享受。“大修船兵器,饰以金银,相当精致”;把后赵都城的铜驼、铜马、飞廉、翁仲搬到长安。

二是法制败坏。“自王猛之死以来,秦之法制日以颓废”。更不用说一般的违法行为了,连傅坚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都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被任命为军事指挥官,手里拿着重兵。

三是战火屡兴。从王猛之死到飞水之战,前秦吞凉、灭代、拔襄阳、攻彭城、征西域,七年间共用兵百万。飞水之战动员了前所未有的87万军队。经过“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前期的战争,北方地区人口大幅减少。前秦以往的军事行动增加了北方人民的负担。飞水之战更是“十丁抽一”,再加上后勤保障用人数,几乎征用了北方一半的男性劳动力。

前秦政治日益腐败,人民负担极其沉重。傅坚本人喜出望外,骄傲地轻视敌人。飞水失败后,前秦不可避免地崩溃了。


前秦的国运由一个人决定:宰相王猛和前秦的兴衰前秦的国运由一个人决定:丞相王猛和前秦的兴衰

,,

  • 依靠投降实现帝国霸权的牛人傅洪:前秦的另类崛起
  • 投降在词典中不是一个可爱的词,它表示软弱和失败。人们总是谈论那些宁死不屈、忠于国家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

  • 苻坚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有资格称为大帝的人?
  • 魏晋南北朝时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西晋灭亡之后,士族南迁,外围胡族进入中华腹地一度称王称帝,中国北方这段历史...

  • 奇葩皇帝的奇葩理想:决心做全国最好的庸士手
  • 皇帝也是一个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尤其是皇帝越愚蠢,他们的爱好就越独特。汉灵皇帝刘红喜欢做生意;宋徽宗赵吉喜欢蹴鞠...

  • 前秦传奇宰相王猛提倡乱世重典 连续五年升级
  • 前秦传奇宰相王猛:“关中良相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在这两句话中,王猛和谢安提到了两个并世而立的人物。把两个人放在一起,...

  • 为什么一代枭雄桓温会被两个千古名相抛弃?
  • 桓温是东晋的权臣。全盛时期,他掌握了数十万英雄,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土地。桓温一生的成就始于平定成汉,将蜀国重新纳入晋帝...

  • 傅坚改姓:前秦傅坚原姓[蒲]为什么要改姓[傅]
  • 前秦第一代国君傅坚的祖父叫蒲红,第二代国君傅坚的叔叔叫蒲健,第三代国君傅坚的堂兄叫傅生。为什么三个祖孙不姓一个姓?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