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日本仍处于相当落后的时代,可能与中国三国时期相同。国家税主要依靠农业税。然而,由于诸侯的分裂,中央政府非常贫穷。
因此,为了在中国组织一次“派遣唐使”活动,国家需要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财政资源,建造四艘当时是“超级”的派遣唐船,并计划一个船员团队,这需要花费大量的国库资金。
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建造一艘长33米、宽9.2米的木帆船太简单了。然而,当时日本的技术非常落后,尤其是金属加工技术水平很低。因此,用木板和木栓将一艘船全部拼合在一起,不漏水,经得起东海巨浪的攻击,并不容易。
当时,由四艘船组成的唐使船队经不起风浪,往往有三艘船沉没或无法到达中国。因此,成为唐使船队的船员是一件绝望的事情。为了征集船夫,日本政府采取了一项非常优惠的政策,即免除船夫家庭三年的租金。这项政策使至少1万名日本男子在28次唐朝活动中成为“绝望的三郎太”。
免征三年租税的优惠条件使许多人加入了遣唐船队。
一艘船上有这么多船员
这么多人平排躺在船舱里
日本NHK电视台最近制作了一部介绍唐使历史的电视片,其中一个细节是日本纺织技术非常落后,无法编织帆,所以当时使用的帆实际上是竹帘帆。竹帘帆漏了,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睡的和盖的都是草席
为了保证船舶的航行速度,需要大量的船员来划船。因此,每艘船配备130名船员,加上150多名船员(分为“大使”和“副使”),以及留学生。150多人如何在这么小的船上睡觉?这是一个大话题。
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除了派唐使住在船的上层,其他人都睡在下层的船舱里,每个人只占1.5平方米,也就是躺下的地方。
从奈良附近的大阪港出发,最后从长崎县的五岛岛告别日本穿越东海,最终到达中国宁波,往往需要一个多余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中,这么多人靠吃什么生活?这是一个大话题。
史书记载,当时日本人发明了一种“方便饭”,也就是说,它类似于现代食品。先蒸米饭,然后晒干。当你需要吃的时候,用水浸泡,它就变成粥。
船上不能生火,所以所有的食物都是干的和腌制的泡菜。据史料记载,除了这种“方便米”,还有鱼干、肉干、干海带、腌制泡菜、豆瓣酱、盐水饭团、柿饼和大核桃。
由于船体积小,可携带的货物有限,规定全船人员每天只能吃两顿饭。然而,由于没有机会吃新鲜蔬菜,许多船员最终生病,甚至死亡。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郑和的船队解决了船上没有蔬菜的问题,就是用大豆发芽,做成大豆芽吃。然后用大豆磨成豆腐,满足船员维生素和植物蛋白的需要。别说了。
史书记载,很多时候,遣唐使船偏离航向,漂流到越南等地,不仅船上“弹尽粮绝”,还有许多遣唐使船被越南人俘虏。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渡海来中国靠吃什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