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发现,中国几个重要的书展都集中在盛夏。例如,香港书展通常在7月开幕,上海书展基本上选择在8月举行。广州南方书展的开幕日是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五,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于9月举行。我不知道这样的时间表是出于巧合还是有兴趣在宋代出现的“书展”。
什么?宋代也有图书展吗?是的。但当时并不叫“书展”,而是叫“曝书会”。顾名思义,所谓“曝书”,就是把书搬出来晾干。过去,无论是公共书籍还是私人书籍,为了除湿、防霉、驱虫、防蛀,书籍每年都会在农历七月初七左右曝光。汉代生活指南书《四民月令》记载了书籍曝光活动:7月7日,“书籍曝光、衣服曝光、习俗曝光”。这种曝光书籍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宋代。北宋的司马光是一位收藏家,他在自己的花园“独立天堂”建造了一座“读书堂”,收藏了1万多卷书籍。这么多书都保存得很好,就像新书一样,原因是司马光知道如何曝光书籍:“司马温公独乐园的读书堂有一万多卷文史,而早晨的读者,虽然已经几十年了,却是新的。尝谓其子公休说:贾竖藏货贝,儒家唯此耳,却当知珍惜!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在当天设几个案例,侧群书其上,以暴露其大脑。年月虽深,终不损动。”
然而,这种曝光活动只是藏书史上的一个小枝末节,自然不值得我们写文章来介绍。幸运的是,宋代人的曝书习俗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技术曝书发展到制度性的“曝书会”。会议,即文人学士聚会。曝书会是由曝书活动引发的文人雅集。事实证明,在宋代皇家图书馆(秘书省)曝光书籍期间,干燥的书籍对词臣学士开放,词臣学士可以去曝光书籍的地方,观察皇家书籍和其他珍贵收藏品,享受他们的眼睛。皇室还准备了词臣学士,茶水果品种待观书,为他们设宴。可以说,宋代的曝光书会不再是防霉防蛀需要的“曝光书”活动的重点,因此词臣学士有机会观看皇家藏书的“会议”是其意义所在。这样的书展,显然有点像“书展”。
[img]826215[/img]
宋代的“图书展”不仅在七月初七举行一天,而且持续了两三个月。北宋时期,皇家“书展”持续了三个月,“秘省藏书画,年一曝光,从5月1日到8月”;南宋绍兴时期,秘书省言:“本省年例夏曝光书籍,从5月1日到7月1日。南宋的曝书会持续了两个月。不要“曝光”我们阅读这些文献记录。、“曝晒”之类的字眼迷糊了眼睛,以为史料说书要晒两三个月。事实上,文献告诉我们的真实信息是,宋代的“书展”通常从5月初一开始,持续到7月或8月。
根据宋人的记述,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宋代书会曝光的许多细节:“秘阁下设方桌,列御书图。东壁第一行古器,第二行、第三行图片,第四行名贤墨迹,西壁也是如此;东南壁有祖先御书,西南壁也是如此。皇屏后设古器琴砚。道山尚堂,后轩,在庭上设画。开经史子集库,续搜访库,分官守视。早餐五品,午会茶果,晚餐七品。分发书籍《太平广记》、每一部《春秋左氏传》;秘阁、两本《石渠碑》,不至者也送。”
也就是说,宋代的“图书展”不仅展出了藏书,还展出了古器、琴、砚、画等皇家珍贵藏品。所有展品分类有序展示;同时,开放皇家图书馆,允许参加图书馆曝光的人参观。皇家还为国家优秀学者提供免费的早餐、午餐和晚餐。所有与会者都获得了朝廷出版的《太平广记》、《春秋左氏传》各一部;有资格参加会议但因故未能参加会议的官员也可以获得《秘阁》、两本《石渠碑》。
当然,与现在的书展几乎没有门槛(一般只收门票)不同,宋代的“书展”并不完全开放。一般只允许翰林学士、台湾建议员、博物馆职位、中书舍人、中等大学生参加。然而,这种有限的开放仍然突破了皇家藏书的封闭,给了一些学者接触珍贵皇家藏书的机会。今天,当我们读宋诗时,我们会发现许多宋代诗人用诗歌描述了他们阅读皇家书籍和收藏品的收获。例如,苏轼的一首诗写道:“三馆曝光了防止甲虫破坏的书籍。我们可以看到《来禽》和《青李》。“这意味着他在曝光书会上读到王羲之的《青李来禽帖》时的惊喜。回家后,他回味无穷:“回来的时候,我一个人追求,想着蓬山二十秋。”
梅耀臣的长诗《24日,江邻邀请观看三馆书画记录他的所见》也讲述了他参加曝光会,得到“世界上很难有古画笔”的难忘场景:“五月,秘府开始曝光书籍,江君有一天来约会。世界上很难有古画笔,可以共观临石渠。我的时候,跨马冒热,开厨发匣鸣钥鱼。羲献墨十一卷,水玉作轴光疏疏。最奇小楷乐毅论,永和题尾付官奴。又看了四幅绝品画,戴嵩吴牛望青芜。李成寒林半枯,黄荃工妙白兔图。不知名姓貌人物,二公游戏旁观俱。黄金错镂为投壶,粉障复画一病夫。后面是一个女人的围巾火车,床前的红毯平围炉。二舒展,绕床屏风山。画中看到三重铺的画,这幅巧妙的意思是不同的。谁真谁假丹青模,世事如此还可以呼吁。“想象一下,如果马未都零距离观察和摩擦故宫博物馆的所有藏品,他一定很兴奋。
除了皇家“图书展”,宋代的私人藏书家也在夏天举行了书展。这种民间曝光书俱乐部通常是开放的。他们还将准备茶、水、酒,迎接前来观察藏书的朋友,以书会朋友、诗歌和葡萄酒为代价。宋敏求是北宋大学的一位大藏书家,家里有三万多卷藏书,曾多次主持曝书会,观者如云。当时很多文人学者为了方便向宋敏借书,纷纷搬到宋家附近,导致那个地区的房租翻了一番:“(宋敏求)居春明坊时,士大夫喜欢读者多居其侧,以便借钱。当时春明坊宅子的价值往往是他的两倍。”
无论是皇家“书展”还是私人曝光书展,都是非商业性的“书展”。那么宋代有商业性的“书展”吗?也有。
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是一个图书展览中心,“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万姓交易。...殿后资圣门前,都是书,玩得好,画得好。大相国寺图书展销,每月举办五次。南宋绍兴府的开元寺也有一个图书展销区,每年都有元宵节:“正月几望,是灯市。十几个县和海外商人聚集在一起,包括丝绸、犀牛、名香珍药、组绣、绘藤之器、山积云委、耀眼、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玩好奇物。绍兴府每年元宵节都会在开元寺举办大型商品展,包括图书展。这是一个以图书零售为主的展览,有点像香港书展和广州的南方书香节。
福建路建阳县是南宋时期的全国雕刻中心,被称为“图书之府”。每个月都有定期的图书市场(图书展览):“书市在崇化,到处都是书,世界各地的商贩如织,每月1、6天收藏。”这是一个以版权交易和图书批发为主要功能的“书展”,有点像上海书展和北京书展。
宋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展”,实际上是宋代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达的体现。王国伟先生说:“天水一代人类智慧活动和文化的许多方面,前汉唐,后元明,都没有被抓住。”陈寅恪先生说:“中华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创造了赵宋时期的世界。后来,它逐渐衰落,最终会恢复。”宋代兴起的“书展”可以为王、陈的判断做出生动的脚注。
解密宋代书展:观众可免费观看书籍 提供茶酒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