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现代间谍携带了许多高科技设备,如微型相机、密码锁等。古人如何加密公文或信件?
拆字法
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随后,武则天废除了唐中宗,立了第四个儿子李旦为皇帝,但朝政事件由她自己决定。
裴炎、徐敬业、罗宾王等人对此非常不满。徐敬业聚兵10万,在江苏扬州起兵。裴炎做内应,想通过拆字为他传递秘密信息。后来因为有人告密,裴炎被捕,没发的信落在武则天手里。这封信上只有“青鹅”二字,大臣们对此感到困惑。
武则天破解了“青鹅”的秘密:“青”字拆开就是“十二月”,“鹅”字拆开就是“我自和”。这封信的意思是让徐敬业和罗宾王在12月率兵,裴炎在内部接应。“青鹅”破译后,裴炎被杀。随后,武则天派兵打败了徐敬业和罗宾王。
[img]826524[/img]
代码法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军事保密通信的代码。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进士曾公良收集了40条常用的军事短语,然后对其进行了顺序编码:一、请弓;二、请箭;三、请刀;四、请甲;五、请枪旗;六、请锅幕;七、请马;八、请衣服;九、请食物...40.小胜利。
军队出征前,指挥机关将上述短语编码的密码本发送给将军,并同意使用不含重复文字的40字五言律诗对应密码。
假设双方以唐代王波的《送杜少府任蜀川》为解码钥匙:“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和你分手,你也是太监游客。海里有知己,天涯如邻。无为在歧途,孩子共沾巾。”
如果军队需要补充食物,前将军将从密码簿中找到“请食物”的代码(第九)。《送杜少府蜀川》中的第九个字是“五”。将军将“五”字写在普通公文上,并在字上加盖印章。接到公文后,指挥机关发现“五”字加盖印章,在临时约定的诗中排名第九,然后比较密码簿上的顺序,了解前方缺粮草。
古人如何加密公文或信件?多采用拆字法和代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