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葡萄酒,唐代人在服装、食品、住房和交通方面也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其中,服装和饮食的影响最为明显。
首先是服装。唐人特别崇尚突厥人和东伊朗人的服饰风格。男女出行爱好穿胡服,从达官贵人到黎民,都是如此。唐太宗的王子李承乾是一位急先锋,他效仿突厥人的服饰。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住在草原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突厥人。唐中宗时期,外国民族的服装在贵族妇女和宫女中尤为流行。中亚苏特人的男装和翻领长袍被改造成唐代妇女的时尚服装。
二是饮食。出于对突厥人饮食习惯的模仿,一些贵族家庭在帐篷前的狼头旗下,用刀将煮熟的羊肉切成碎片咀嚼,其中包括王子李承乾在内的典型代表。当然,这种现象并不十分普遍,对饮食的普遍影响是胡食的引入。在唐代,胡饼和烧饼是胡食的主要类型。芝麻饼是芝麻饼,中间有肉馅;煎饼是煎饼。在唐代,卖胡饼的商店很常见。在穆斯林国家很受欢迎的抓饭,在唐代也很受欢迎。这种抓饭是一种食物,用大米和酥油混合,加入肉、鱼、虾、蔬菜和水果等调味品。
[img]826271[/img]
在生活方面,出于对突厥生活习俗的倡导,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游牧民族中搭起了常见的帐篷,并在毡帐中招待客人。白居易曾经在他的院子里搭了两个帐篷招待客人。
唐代艺术除了风俗文化外,还深受域外文化的影响。
唐代著名的十部音乐有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高丽乐。除高丽乐、燕乐、清商乐外,其余仅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其来源于西域地区。尤其是康国乐和安国乐,分别来自中亚的康国和安国。康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地区。《胡旋舞》来自康国乐。康国乐使用的乐器包括长笛、正鼓、和鼓、小鼓和铜戬。安国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地区。北魏拓跋涛获得安国乐后,安国乐传入中原。安国乐使用的乐器有竖琴、琵琶、五弦、笛子、笛子、正鼓、和鼓、铜戬等。
此外,舞蹈方面,著名的《霓虹羽衣舞》;在绘画方面,画圣吴道子的绘画技巧;在雕塑、佛教石窟的雕像艺术等方面,都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唐代外来文化的传播,景教、摩尼教、外套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唐代时尚:贵族喜欢按照突厥习俗搭毡帐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