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春秋时期,吴越相邻,经常打仗。有一次,吴王率领军队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将军灵姑砍伤右脚,最后受重伤去世。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后,夫差带兵攻打越国报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会稽。吴王派兵追击,将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勾践听从了医生的计划,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送给吴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终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吴国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和平,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但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和妻子一起去了吴国,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每次夫差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生病了。为了表明他对丈夫差的忠诚,勾践亲自尝了尝丈夫差大便的味道,以判断丈夫差病的愈合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正好符合勾践的预测。夫差认为勾践对他很忠诚,所以他把勾践夫妇放回了越国。越王勾践回国后,决心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说不忘国耻,不忘艰辛。经过十年的积累,越国终于从弱国变成了强国,最终打败了吴国,吴王羞于自杀。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们刻苦自励,努力工作。勾践卧薪尝胆,努力治愈,最后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但有人问:勾践真的有“卧薪尝胆”的事吗?
[img]824852[/img]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是苦身焦虑,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也尝胆。说:‘女忘会稽之耻邪吗?没有提到勾践的“卧薪”。《越绝书》和《吴越春秋》在东汉时期专门记载了吴越的历史事件,并没有提到“卧薪”。从这个角度来看,《史记》中最早出现了“尝胆”的事情,东汉时期还没有记载“卧薪”的事情。
北宋苏轼是第一个用“卧薪尝胆”作为成语的人。在他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苏轼充分发挥想象力,戏称孙权“卧薪尝胆”,但其内容与勾践无关。在南宋,吴祖谦曾在《左氏传说》中提到吴王夫差有“坐薪尝胆”的事。明代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也将“卧薪尝胆”描述为吴王夫差的事迹。与此同时,其他一些书籍,如黄震的《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认为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可见卧薪尝胆究竟是夫差还是勾践所为还没有定论。
[img]824853[/img]
直到清初,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故事才广为流传。这要归功于明末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国志》。书中多次提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和“尝胆”。这部小说传播广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几千年来,卧薪尝胆的故事鼓舞人心。如果它是假的,它会让后代感到尴尬,所以人们宁愿相信它,也不愿相信它。
揭秘: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