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有多大?
说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世界大国的历史,我们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中国古代是一个大国吗?它有多大?这是我们理解历史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此仍有许多误解。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国”被正式视为我国的名称。在此之前,“中国”的概念是不确定的。一般来说,它是不断扩大的,从中原地区扩大到全国。但即使在清末,“中国”有时也是清朝的代名词,包括清朝的所有领土,有时只指“内地十八省”,而不是东北、内外蒙古、西藏和新疆。
因此,要准确地表达中国古代的领土范围,我们只能说当时这个朝代的实际统治范围有多大,比如秦朝、唐朝和清朝。要说当时的中国有多大,就要说明这个“中国”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当时的政权。比如8世纪的中国有多大?如果只指唐朝的领土,就不能包括青藏高原,由吐蕃统治。吐蕃是独立于唐朝的政权,至少不属于唐朝的管辖范围。否则,唐太宗就不必把皇室的女儿嫁给君主,唐朝也不必与吐蕃结盟。
如果青藏高原被归类为中原王朝的领土,那么提前到达唐朝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当然,如果我们想追溯今天的中国领土,8世纪在中国的政治形势,当然,我们应该提到吐蕃、南诏、渤海和其他实际上独立于唐朝的政权。
[img]823946[/img]
其次,我们应该明白,更不用说历代之间,是一个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其领土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那些持续时间较长、曾经大规模扩大领土的朝代,往往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西汉时期,西边界还没有到达河西走廊,但后期已扩大到巴尔喀什湖,最后一年又退到玉门关。南界早年只抵南岭,连今两广都在南越的控制下,但中期后扩展到今越南南部。再比如唐太宗灭东突厥后,唐朝的疆域向北扩展到贝加尔湖。但突厥复国后,唐朝北界又回到阴山一线。另一个例子是清朝。雍正时期的领土不包括今天的新疆。直到18世纪中叶乾隆年间,天山南北路才平定,扩展到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但1860年以后,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新疆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俄罗斯占领,20世纪20年代以后15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实际上已经丧失。
此外,还必须区分哪些地方是朝代的正式行政区,哪些地方是藩属国,哪些地方只是“声望”。例如,在西汉后期,匈奴单向汉朝投降,但汉宣帝没有将匈奴纳入汉朝,而是资助单向返回匈奴,并规定双方以长城为界,不相互侵犯。汉朝的北界从未越过阴山,匈奴也不属于汉朝的疆域。蒙古骑兵横扫亚欧,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西征。但当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时,他的其他后代分别建国,后来被称为四大汗国。
这些汗国和元朝是各自独立的政权,但他们的君主出于同一个祖先。元朝的疆域从来都不包括新疆,南疆一直是另一个汗国,更不用说中亚、西亚和欧洲了。比如越南大部分曾经是西汉至唐朝的正式行政区,自10世纪以来独立建国,后来只是宋、元、明、清的藩属。当然,它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法国必须迫使清朝放弃宗主国的地位,承认越南的独立,才能把越南变成殖民地。但10世纪后的越南不能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
朝鲜、琉球、缅甸等也有类似的情况。至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它们从未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中国历史书中记载的“称臣纳贡”实际上是打着“朝贡”旗号的国际贸易或临时访问。史书上的“大臣纳贡”大多是这样的,有些只是中国大国保守或自娱自乐的片面记录。直到清初,俄罗斯、法国、葡萄牙、荷兰、红毛(即英国)等国家也被称为朝贡。我们相信这些国家是清朝的附庸吗?
到目前为止,一些人认为,历史时期的“中国”或中国王朝的领土越大,爱国主义就越明显。相反,如果中国真的想和平崛起,就必须了解历史事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历史揭秘:古代中国算不算大国? 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