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段祺瑞不辞辛劳,为袁世凯鞍前马后,东征西讨时,两人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袁、段之间的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二次革命”之前,根据制度设定,国家军事权力应由陆军部门和参谋部门负责。但是参谋部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空壳,所以袁世凯想让黄兴当参谋长,黄兴不愿意做,最后不得不由当时还在武汉的黎元洪遥领导。参谋部的具体事务由参谋长负责,实际上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更不用说遏制陆军部了。
为此,袁世凯在总统府设立了军事办公室,规定军事机关必须由军事部和参谋部提出处理计划,并请总统指示执行。具体如何执行,由军事部门讨论。
就像民初的国会和政党政治一样,制度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往往是另一回事。军事部前主任李书城是联盟会员。他没有权力,甚至连文件都看不见。他很快就生气了。李书城一离开,副主任傅良佐就完全负责日常事务。
傅良佐也是段祺瑞的工作人员。当然,他不会干涉陆军部门的事情,段祺瑞根本不关注军事部门。有时他会忽视袁世凯解释要做的事情。
[img]824391[/img]
(电影《建党伟业》,左为袁世凯,右为段祺瑞)
傅良佐也是段祺瑞的工作人员。当然,他不会干涉陆军部门的事情,段祺瑞根本不关注军事部门。有时他会忽视袁世凯解释要做的事情。
由于缺乏限制,军事权力的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军官的任免,一直由军事部门掌握。对于军官的进退,段奇瑞经常直接下达命令,而不要求袁世凯。他提拔的许多军官都是老部门。段奇瑞与这些军官有着广泛的联系。外人认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已经隐约形成了一个派系,其势头就像袁世凯和北洋部门一样。
后来,段祺瑞所谓的皖系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但袁世凯仍然感到非常不安,他对段祺瑞的怀疑也开始逐步加深。
[img]824392[/img]
(蒋百里在电影《建党伟业》中向袁世凯讲解军事事务)
蒋方震,字百里,中国人一般都是字相称的。蒋百里先是在日本留学,成绩优异毕业于士官学校,然后去德国学习军事。他被公认为民初的一流军事学家。袁世凯非常重视他。当时,袁世凯正计划改造保定军校,培养一批能够遏制“段派”的新生力量,于是任命蒋百里为保定军校校长。
保定军校直属陆军部管辖,但袁世凯在发布任命时根本没有向陆军部打招呼。当然,段奇瑞不会高兴的。这使得蒋百里一上任就遇到了当时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魏宗翰。
魏宗瀚是段祺瑞一手提拔而成的亲信。看到蒋百里不喜欢段祺瑞,他在保定军校的就业、资金、学校规划等方面处处为难。
蒋百里对日本的军事水平评价不高,他更认可德国军事。按照德国军事教育的模式,蒋百里决定扩大学校。在与陆军部多次协商并认为对方同意后,他将精心制定的扩建计划提交军事部批准,但被魏搁置。蒋百里去问,魏只是完全推翻了计划。
在提交计划之前,江百里已经在学校组织了多次会议和讨论,并向学生们透露了部分内容。现在他什么也没做,不禁感到羞愧和愤怒。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他在师生面前宣布,该计划因阻碍而无法实施,然后拔出手枪,向胸部开枪!
[img]824393[/img]
(蒋百里推崇德国军事)
蒋百里有个少年侍卫,十六七岁左右就跟着他,很了解蒋百里的行为特点。他从未见过蒋百里如此悲愤,看到对方伸手摸腰。他觉得情况不对,就准备冲上讲台。
直到蒋百里真的拔出手枪,侍卫不顾一切地跑到讲台上,尽力把蒋百里的右手拉出来。经过这样的拉扯,子弹偏离了方向,没有危及心脏。
[img]824394[/img]
(电影《建党伟业》前右为袁世凯)
蒋百里在住院期间痛斥魏:“我从此认识了这群狐群狗党的下流军人!”他的打击是段祺瑞的陆军部下,魏宗瀚是段祺瑞的亲信。所以,不管段祺瑞及其皖系有多火爆,他都再也没有和他有过任何关系。
蒋百里自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虽然表面上看只是蒋百里和魏宗瀚的冲突,但很明显,这是袁世凯和段祺瑞冲突的结果,说明他们的冲突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民国第一军事家蒋方震在师生大会上掏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