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参观宋代沐浴中心
马可,13世纪去过杭州的意大利商人•波罗惊讶地发现,“城里有3000个浴室,水由诸泉供应,人们常乐浴,有时足容百余人一起浴。”。“市场周边有很多街道,其中有很多街道有冷水浴场,还有男女仆人帮男女浴场洗澡。他年轻的时候,不分季节就习惯了冷水浴,据云说这件事很卫生。浴场里还有热水浴,供外国人未习冷水浴的人使用。土人每天早起不洗澡后不吃东西。"(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要知道,在中世纪,欧洲人几乎从不洗澡。但对于爱干净、懂得享受的宋代人来说,沐浴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杭州不仅有很多浴室,其他城市也是如此。汴京有一条以公共浴室众多而闻名的街道,被市民称为“浴室巷”。宋人也称浴室为“香水之旅”。如果你走在宋朝的城市,看到门口挂着一个锅,那就是香水之旅。挂壶是宋代公共浴室的象征,“浴室必须挂在门上”(吴曾的《可以改变快速记录》卷1)。
[img]824612[/img]
这些浴室通常一大早就开门营业。据《易坚志补》记载,“宣和初,有官员参选,将官员部陈状。但是,他们起得太早,路上的行人还是希望,省门还没开,姑姑去茶馆少睡一会儿,浴室也在豪宅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汴梁的公共浴室通常前面有茶馆供人们喝茶休息,后面是供人们洗澡的浴室。在浴室洗澡不贵,每人10元左右。
宋代的浴室也有搓背的服务。热爱洗澡的苏轼先生曾写过一首歌《如梦令》,幽默地写道:“水垢是怎么接受的?如果你仔细看,它们都没有。用信息擦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无垢。“然而,东坡先生的同事王安石却相当邋遢。他的两个朋友受不了“因为约会:每一两个月,他就带着洗沐定力院”。在宋代,多年不洗澡的士大夫会被嘲笑。仁宗朝有一个窦元宾,出身名门,才华横溢。然而,他的同事叫他“窦臭”,因为他不经常洗澡。
[img]824613[/img]
用于个人卫生的肥皂也出现在宋代的市场上,主要由皂角、香料、药材制成,称为“肥皂团”。宋人杨世英的《仁斋直指》记录了一个“肥皂方”,我抄了下来。“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黄、高本、鹤白、杏仁、豆粉一两个,猪脂(去膜)三两个。先将净肥皂肉捣碎,用鸡清和,晒去气息。以肥皂、猪脂、鸡清为丸为末,将各种药物与肥皂、猪脂、鸡清为丸。”
谁说古人不喜欢洗澡?宋代人喜欢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