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农历八月七年,朱元璋给南京官员下了一个圣旨,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的土地,为没有房子的南京人建了260间瓦房。南京的官员很快就执行了。一个月后,朱元璋命令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翻新宋朝留下的养老院,让没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上海地方官也很快实施。
古代如何“调控”房地产?
唐朝卖房“先问亲邻”
唐朝出台了一项持续了1000多年的限购政策。“世界上所有的县都有田园产业...先是亲邻买卖。”(《唐会要》卷85)也就是说,无论全国哪个城市,所有的土地和房地产都要出售,先问问亲戚邻居。
从那以后,五代十国规定,卖房子时,先问邻居和族人是否想买。如果他们不想,或者价格太低,你可以把它卖给别人。宋朝比五代十国更详细,明确了征求意见的顺序:先问族人,再问邻居。
如果你不问你的邻居,你的邻居发现你的房子住在一个新人身上,你可以在一年内向政府投诉(南宋改为三年),要求赎回原价,重新出售,并以房间亲属为第一个销售对象,邻居为第二个销售对象。除非邻居逃到其他地方,你急于等钱,不能问,你必须卖掉房子,同时有见证人签署赌博,有销售合同,有纳税证明,有公章,政府不会调查。
这一规定是为了保护当时的宗族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基础是宗族制度,所有的房地产在法律和道德层面都是个人和民族共同拥有的,特别是祖先遗留的房地产,未经叔叔和兄弟同意出售,可能会损害他们的情感和利益。为了保持这一基本制度的稳定,减少宗族内部纠纷,朝廷规定,在出售房屋之前,必须征得亲属的同意。此外,政府控制每个居民也是为了方便亲邻检举。简而言之,政府人为设置亲邻障碍,必须减少住房交易,增加居民迁移难度,使人民固定在土地上,统计人口、纳税、调查案件变得容易。
[img]824602[/img]
古代房屋资料图
宋朝禁止京官在北京购买两套房
宋真宗大中祥福七年诏令:“现任京朝官员除居住外,不得从京师那里购买该行业。”当时,这样的法令将出台,一个是限制并购,另一个是平衡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让人们有房子可买。
现在政府将国有土地转让给开发商,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即招标、拍卖、挂牌。宋朝廷也这样卖土地,但当时不叫招标拍卖,叫“实封投资”。:朝廷公布了地块和底价,感兴趣的买家写在纸上,放在信封里,放在朝廷指定的标准箱里。报价期满后,朝廷打开盒子,公开阅读每个人的报价。出价最高的人可以买地。
宋代禁京官购二套房 明太祖强迫官员为穷人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