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人阅读指南:《阅读分年日程》重视复习

元初教育家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多被视为推荐书目的先导。时间表中指出的阅读次数和阅读方法对后人,特别是清代以来的阅读氛围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年度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指南。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读者自我评价的标准,使读者能够自律,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一些东西,而不是放弃和懈怠,这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灵。

《读书分年日程》其实只是一种衍生物。它实施了“朱子读书法”,形成了清晰的规章制度和程序。程端礼相信朱子的阅读规则,如尊重、循序渐进、精读、谦虚、自我观察等。他认为,虽然他在初学时不如别人,但如果他能守住朱子的法则,他最终会有所收获;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也用心练习朱子的读书法。程端礼以学习的循序渐进为线索,将朱子的阅读方法划分为几个大大小小的单元,用于学习一系列经典,使阅读学习有一套严格的时间表可以遵循和方法指导,这大致是后来学校的时间表。

[img]821414[/img]

在解释阅读的次数、具体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时间的分配方面,《阅读分年日程》非常具体。就阅读时间的分配而言,限制阅读时间表是其核心。程端礼制定了《阅读年度日程》。参照朱子的“宽限期、紧课程”,他对日常阅读进度有严格的规定。如何复习生徒阅读的字数,包括教师的相关责任,都有规章制度。“每夙兴,就是先自倍读第一本书,再读昨天读的书。内一天读,内一天读,生错,夜间记号补正次数。“老师应该以背诵的形式检查昨天学到的书。如果当天的讲座仅限于600或700字或1000字,则必须多授10或20行,以备第二天或因故不能授课,而学徒仍然可以自己阅读。《读书分年日程》重视夜间复习。生徒单日之夜,每节必须涵泳十几次,才能通过。平日双日之夜读书一遍,背读一、二、三、四卷。随力而至,起止以符号记录,以后再读;如果你读《大学》,你应该在双日之夜读几本性理书。坚持用这种方法读书,积以时间,“十五岁之前,小学书四书都是正文的,可以完成。每一个细节读一百遍,倍读一百遍,又通倍大段,早倍温册第一书,夜以序通倍温已读,守这个法则,都是不熟悉的理由!二十二岁前,《通鉴》、读完韩文和楚辞后,我还是加了复习,坚持每天早餐前循环玩《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诸经正文;然后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习文本。为保证阅读能持之以恒,程端礼另刊印有“日程空眼簿”,其中分为“读经日程”、“读史日程”、“读读读文日程”、“阅读作业日程”在日程中留有记录阅读起止和阅读日期的空间。它类似于后世的课程表,但阅读作为记录,有课程表无法比拟的约束力,这可能是阅读分年日程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已经成为清代读者进入学校的标准,比如关槐的《士林彝训》云:“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先..如果你每天背诵300字,你可以在四年半内完成,或者你可以在四年半内完成,或者你可以在九年内完成,其余的可以在类别中完成。虽然书卷很多,但你可以增加日积之功。“(欧阳修语)这是计日读书的方法,也有分日读书的方法,关槐引用唐翼修的《读书作文谱》中文:“程子言科举之兴,士人致功。两月读经史,一月读文章。本言经史与文章,宜分月致功。朱子又分了经史,叫读经难,读史易,宜40天读经,20天读史。详观其法,都取分日致功。不是以精专为力吗?“除了重视阅读,关槐还强调阅读的次要性,如阅读经典史集和作文。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取法程端礼的作品,但他的想法来自朱子的阅读法和阅读分年日程。

《阅读分年日程》的模仿作品至晚清略多。在这个大转折点时期,出现了新内容的模仿作品,适应了随世界变化的阅读环境。梁启超的《阅读分月课程》、光绪29年(1903)印制的《正斋读书分年法程》、1936年《制言》杂志发表的章太炎《中学读经分年日程》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古人阅读指南:《阅读分年日程》重视复习古人阅读指南:《阅读分年日程》重视复习

,,

  • 北宋杨时尊师重道:留下[程门立雪]千古故事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独特概念。“国家”与“家”密切相关。国家由家庭组成,只有有了国家才有家...

  • 努尔哈赤多次倡导节俭,拒绝贡品:训诫子孙戒酒
  • 《清实录》和《满文老档》记录了努尔哈赤对儿孙说的话:明朝、日本、蒙古等大国几代人修善积德,最终成就伟业的故事,以及那些...

  • 马超投奔张鲁时当过教育官员 负责讲解《老子》
  • 三国名将马超在与曹操征战失败后,又因内讧,丢失凉州,于是投奔了汉中的张鲁。张鲁安置了马超,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汉中...

  • 曾国藩的智慧: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
  • 当孩子们出现各种问题时,他们通常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事实上,儿童...

  • 为什么古人的婚姻也会【先上车后买票】?
  • 古人离不开“父母之命,媒人之言”的约束,有各种规定和制度,但在某些方面其实比现代社会更开放。在男女结婚的年龄问题上,...

  • 科举制堪比[四大发明]:与此同时,它影响了全球用人观
  • “当时西方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说,他们认为这个制度应该和中国古代发明的“四大发明”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