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都之战越袭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命王子地,王孙弥庸协助王子友守国,亲自率领国内精兵北上,与晋在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争盟。越王勾践趁此机会,发习流(水军)2000人,教士4000人,君子6000人,诸御千人讨伐吴国。兵分两条路:一路由范蠡、舌庸统帅,沿海逆入淮河,切断吴兵归路。另一条路由勾践统帅,逆吴江而上,攻击吴都姑苏。
公元前482年6月11日,勾践先领部队由类无余、讴阳率领,先攻吴国郊区。
吴将王孙弥庸看见越军打着父亲的“姑蔑之旗”,即要求出战,吴太子朋友不允许。但弥庸不听,于公元前482年6月20日率兵5000次进攻,在王子地的帮助下,双双获胜。弥庸俘虏无余,公子俘虏讴阳。勾践大军赶到,王子地进城防守。公元前482年6月21日,两国再次交战,越军大败吴师,俘虏吴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 公元前482年6月22日,越军攻入吴都,焚毁姑苏台,尽获吴国大舟。吴派人向夫差报告了国内败讯。为了防止此事泄露,夫差在帐幕上杀死了七名使者。
[img]820795[/img]
公元前482年7月6日,夫差在黄池摆下了红、白、黑三个万人大方阵,以兵威胁晋国,争取第一个血主盟的角色,然后回到老师身边。吴军回国后,由于都城已失,士卒疲惫,无法再战,他派太宰伯求和。勾践看到吴军的主力还存在,于是吴和后班师讲和。
这场战争过后,吴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夫差假装作息,偷偷准备战争,试图恢复力量复仇。
笠泽之战
公元前478年,吴国遭遇旱灾,“大荒推荐饥饿,市无赤米,鹿空”,人民移到东海之滨吃蒲赢。越大夫文种乘机献伐吴之计。勾践接受文种之计,起兵伐吴。临行简选精兵,命一家兄弟四五人在军中返回一人,命将患病者、老弱者、智力不足的人遣返回家。同时,杀死不退缩的前者。在命令军中:有“回来不回来,处而不去,然后不进去,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的人,“身斩,妻子卖”,统一命令,让全军都有致死战斗的心。
勾践率越军大举攻吴,吴王夫差率军抵御李泽江(今江苏省苏州市松江)。吴在江北,越在江南,两军夹江布阵。入夜后,勾践抽出部分兵力组成左右两队,使左队追江上五里,就地待命;使右队顺江下五里,就地待命。半夜,左右两队鸣鼓渡江,在水中心待命。吴军得知越军分为两队渡江,准备攻击吴军。天亮前,他还将军队分为两部分来抵抗越军。越王遂率领三军,以6000名私卒君子为中军主力,偷渡过河,不鼓不噪,突袭吴中军,吴中军大乱,溃败。越左,右队趁势渡河追击。吴军三战三败,退保吴都。吴国大片土地落入越国之手。
李泽之战后,吴越军事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越国占据了绝对优势。
吴都之战越围攻
公元前475年,勾践倾尽全国力量,发动灭吴战争。越南军队包围吴国三年,吴军没有战斗就崩溃了。吴王只带领警卫和大臣们突破西部姑苏台,派王孙罗向勾践请和。勾践不忍心摧毁吴,准备同意和平。范礼建议阻止勾践说:“今天的国王不断,它忘记了吗?”勾践醒来,拒绝了吴的和平。
范蠡率兵攻下姑苏之宫,俘获吴王夫差。勾践想把夫差送到永东(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东之翁山),送给夫妻300人养活自己的一年。夫差叹了口气说:“孤独老了,怎么能事君?”然后自杀,吴国灭亡。
越王勾践率军趁虚击败吴国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