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源元年(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浩称帝,建国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第二年,为了迫使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浩率兵进入北宋边境,在三川口击败宋兵(三川口之战),在延州城下集兵,准备攻城。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康定二年(1041年),袁浩进兵渭州(今甘肃平凉),韩琦派环庆路副部署任福率兵出击。任福等16名将领在好水川被包围,死亡1万多名士兵(好水川之战)。闰九月庆历二年(1042年),元昊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进入定川寨,宋夏会战,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等16人战死,丧师9400多人(定川寨之战)。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逼潘原,关中震动。1042年,一直相安无事的契丹也遣使关南之地,并且“聚兵幽燕,声言南下”
。最后,宋仁宗派富毕为使,“岁增银,丝各十万匹,两” 才能解决。
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震惊了宋廷。根据推论三,多年来沉闷的政治空气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欧阳修写了一本书,要求改革官员治理。尹洙在他的书中指出,“因为它不会改变,所以它有很大的缺点”。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宋仁宗“想改变世界的缺点”。宋朝的最高统治者终于开始采取行动。
[img]821300[/img]
正如欧阳修所说,仁宗庆历年间,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和兵变。 “一年多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范仲淹的改革发生在北宋初小康形势逆转恶化的时期。当时, 冗官、冗兵、冗费严重,
形成了贫弱局面,统治危机日益恶化。仁宗即位第一年,土地兼并现象更加严重,大量农民逃亡,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一年多如一年, 一伙强如一伙”。
甚至京畿道开封府所属的各县, 也有盗贼出没。当时, 一些官员已经感到危机严重, 富禄曾说: “ 自此以往, 只忧转炽, 如果没有提前准备, 事未知!"
庆祝新政的起因:西夏的崛起加剧了宋朝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