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周末,赵匡胤将军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据宋代李涛《续资治鉴长编》记载,建隆元年(960),当时奉命出征的赵匡胤率领部队前往陈桥驿。他手下的一些将军带领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到他的住处,要求他浪费自己。诸将们把他扶到外面,还有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黄袍穿在他身上,于是大家跪拜在庭下高呼“万岁”。
身上加“黄袍”能代表皇帝吗?皇袍一定是黄色的吗?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没有统一的规定。早在周朝,据专门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穿着青衣。春秋时期诸侯国发生争执,国君的袍服也不能统一,当时五霸也没有统一的袍服颜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这说明紫服不是君王的专利。由于君主的喜好,紫色的衣服非常昂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五倍。齐桓公担心人民负担不起。在总理关仲的建议下,他带头不穿紫色的衣服。从此,国内再也没有人穿紫衣了。
[img]819886[/img]
“五行”(水、火、木、金、土)在战国时期至秦汉魏晋时期盛行。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按水、火、木、金、土(五行)与黑、白、青、红、黄(五色)相匹配的“五德”说,穿黑袍。秦朝实行水德制度,衣服、旗帜等以黑色为贵。晋朝实行金德制度,以红色为贵,所以晋朝皇帝穿着红袍。南北朝时期,“五德”的说法不被重视,黄色逐渐接近高贵的皇权,但没有形成制度。
至于黄色为什么成为皇权的象征,也源于中国古代农业民族的敬土思想。据《礼记月令》记载,根据阴阳说,黄色是五行中的土,是宇宙中心的“中央土”,所以在五行中,“土为尊”。《诗·绿衣》的注释也说:“黄色,中央的正色也。此后,这一思想与儒家统一思想相结合,认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王朝就是这样一个处于“中心土”的帝国,不同于周围的“四夷”。这样的“黄色”通过土壤与“正统”相结合、“尊重”联系在一起,为君主的统治提供了“合理”的论证。此外,《周易》记载,在古代,有一句谚语说“龙在野外战斗,它的血是黄色的”,君主以龙为象征,黄色与君主有着更直接的联系。这样,黄色象征着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隋朝时,文帝和杨帝穿着黄袍,但没有明确禁止他人穿黄色衣服。根据《隋书》第十二卷《礼仪志》,杨帝在大业六年(610)下诏:“吏以青,普通人以白,屠夫以黑,士卒以黄。”
直到唐初唐高祖李渊时期,朝廷才禁止人们穿黄色的衣服,黄袍才成为皇家服装。《新唐书》二十四卷《车服志》说:“至唐高祖,以赭黄袍、中带为常服,然后天子袍衫,稍用红黄,便禁臣民服。并规定了其他官员的服色:三品以上为紫色,四品五品为朱,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由此可见,黄色开始成为初唐皇权的象征。“皇袍”也变成了“黄袍”。
解密:古代皇帝什么时候把黄袍当成自己的特殊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