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是宋代的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潮流。
对此,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有很多描述,如九纹龙史进、华和尚鲁智深、浪子燕青等,都有很好的“刺青”。也许情有独钟。这样的人物一出现,作者就有了详细而独特的介绍,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可见“纹身”当时有多迷人。这种时尚持久不衰。北宋末年,岳飞的母亲也在儿子背上刺上了“忠实报国”二字。
然而,审美取向和兴趣决定了“纹身”虽然是一种时尚,但也有极端和盲目的时候。以九纹龙史为例。不知道是家里有钱“太任性”还是个人审美水平太低。反正这个史进身上纹了九条龙,有一种“叶公好龙”的感觉。
如果历史上的“纹身”只是为了追求时尚,只需要在身上点击几次。它可能不需要刺那么多,所以全身都没有好地方。最初,它是为了增强美感,吸引美女的注意力。但我不想纹得太多,模糊不清,但我失去了欣赏的价值。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脱下衣服,哪个美女敢和它缠绵。
尽管如此,宋代的“纹身”习俗还是很明显的。根据我的私人猜测,宋人的“纹身”至少有三个目的:一是表现出忠诚;二是炫耀霸道;三是获得美感。男人为取悦自己的人“刺”。鲁智深、史进等人基本上都是为了逞霸气,总是脱上衣,不战而屈人之兵。豪强人物,自内而外都透着一股拼命的力量。而燕青似乎还在追求纯粹的美感,除了和任原泰安打仗时露出一点点,平时很容易不露出来。但施耐庵先生相当不甘心,在书中浓墨重彩。
[img]819963[/img]
岳飞的刺字与上述三者无关,完全属于被动处理。从骨子里看,岳飞不愿意纹身,所以当母亲提出刺字时,岳飞逃避了“父母的身体和皮肤”,引起了岳母的批评。如果岳飞不违背母亲的生命,岳飞就不会赶上这种“时尚”。但显然,岳母的刺字是为了警告岳飞忠于国家,这与简单的“忠诚”有本质的区别。
宋人爱“纹身”,这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种趋势。但很多时候,一旦过头,就会引起很多笑话。宋初有一位武将,“纹身”几乎到了痴迷和不伦不类的地步,这个人就是开国将军呼延赞。这个人有很多怪癖,经常以奇装异服引起路人的哗然。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有很多介绍,行为鲁莽但不荒谬,往往也是一个可爱的人物。最后也是建功立业,身居重职。
在现实生活中,呼延赞没有那么幸运,也没有那么可爱。当然,呼延赞的忠诚是显而易见的。但问题还在于这个“忠”字,以至于到了自不量力、无法自拔的程度。据史书记载,呼延赞一生都在努力工作,但官职最高却只做刺史和都军头的位置。宋太宗时期,呼延赞想建立盖世功名,于是请求守边,太宗见其诚恳,说:“你久不作战,不如当场表演!于是呼延赞打扮得花里胡哨,和四个儿子一起表演了一场类似“马戏”的军事报告表演,让太宗和大臣们大吃一惊。太宗为了给呼延留点面子,不得不奖励他一些金银。
看到皇帝不点头,呼延赞还没有放弃,反复上书要求守边。为了表达忠诚,他甚至让会刺字的士兵在身上刺上“赤心杀贼”四个字,连嘴唇都没有空。这比九纹龙史进强多了。所以“自残”就好了,他自己刺完字还没算完,还在他的四个儿子身上刺了“忠”字。最不可思议的是,他要妻妾脸上也要刺字。呼延夫人打不过他,说女人脸上刺字是淫妇的意思,请求在臂上刺,呼延赞同意了。
努力不辜负苦心人。后来太宗终于答应他守边,但很快就因为指挥不当被调走了。他没有管理能力,不得不回到东京。看到成功失败,呼延赞很纠结,很快就抑郁了。
在当今社会,似乎有很多“纹身”,这应该是从香港电影和电视剧中“批发”出来的。一开始,它并不多,但也感觉新鲜,然后它就蔓延开来,所以街道和小巷是普遍可见的。但虽然有很多“纹身”,但他们找不到像鲁志深和燕青这样的角色,更不用说与一代著名将军岳飞的正直相比了。
解密:为什么宋朝的年轻人对[纹身]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