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灭亡后,天王府的许多财宝都是湘军士兵收获的,其中大部分都是湘军主教练曾国藩和曾国权兄弟的口袋。
曾国藩在上报朝廷奏折时表示,湘军除了缴获两方的“伪玉玺”和一方的“金印”外,什么也没得到。
曾国藩说:“然克复老巢(指南京)没有货币。除了微臣的意图,这也是一件罕见的事情。”这意味着湘军在没有缴获任何财宝的情况下占领了南京。这真是出乎意料。
朝廷的回复也令人耳目一新:“既然南京已经发现没有财产,那就不用上缴了!”
但另一方面,在天京失陷之前,清军的报告说:“多年来,洪逆(指洪秀全)的财富在国内外都有传言,金银如海,百货公司充满了”(记录洪秀全和其他太平天国王豪华生活的史料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些研究人员推断,曾氏兄弟在湘军进入南京后,掠夺了大量太平军财富,但隐瞒了朝廷,财宝很可能被曾氏兄弟运回家乡湖南。
[img]818965[/img]
湘军将军们在晚清年画中。
那么,南京还有其他太平军的财宝吗?
据文献记载,洪秀全在南京建设中国宫殿时,倾倒了“全国”的一切,在宫殿里掠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其他宫殿里也藏着大量的金银珠宝。相比之下,天王府收藏的金银财宝最多。
据南京民间传说,在天京(南京)城破之前,洪秀全曾命人在天王府地下的洞穴里埋下大量财宝。
湘军复苏南京后,天王府作为两江总督署进行了翻新,到达民国时成为国民政府和总统府。但在过去,天王府从未进行过大规模挖掘。“天王府藏金”的传说无法得到证实或否认。
也就是说,如果太平军有金银财宝窖藏,最有可能在中国宫殿的地下,也就是现在总统府景区的地下。
[img]818966[/img]
西方人笔下的天王宫殿,以及穿着滑稽的太平天国王爷和士兵。
20世纪80年代,南京文史作家王炳毅曾访问江宁方山和湖熟,记录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宝藏的神奇传说。
清同治三年(1864)夏,天京失守时,李秀成突破后在方山被俘。
据当地传说,李秀成被众团丁抓住后,随身携带百宝囊中的金如意、羊脂玉璧、金币、宝石串被抢走。其中,团练领袖陶进得到的最多。另一位团练领袖史际炯后来从陶进那里抢走了这些宝藏,卖掉了它们。他一夜暴富了3万多银元。
史际炯后来在江宁湖熟镇买了几家店,盖了一栋豪宅。他没有卖掉金如意作为传家宝,后来埋在湖熟咸田的某个地方,至今没有被发现。
然而,这个传说虽然神秘,但也无法证实。
[img]818967[/img]
李秀成,这个角色的功过很难评价。
在南京民间,有一些传说普通人靠太平军留下的财宝致富。
学者胡朴安的《中华民族风俗志》载道:“宁(指南京)俗好,绰号叫人。富裕家庭都有绰号。比如王豆腐,也就是他家的曾经豆腐;姜驴,也就是说,有人先赶驴。”
这段话中提到的“王豆腐”和“江驴子”都被认为是太平天国灭亡后一夜暴富的幸运儿。
但是,“王豆腐”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了。“蒋驴子”指的是晚清南京富商蒋寿山。
[img]818968[/img]
江寿山故居,城南巨宅,现在是老门东的重要景点。
民间传说中,江驴是江寿山,苏北人。他很诚实。清咸丰时期,他和父亲一起去南京追驴。太平军突破南京后,“江驴”投军养马。受到李秀成的赏识,被提升为驴马总管。
太平天国灭亡后,蒋从清凉山挖出24箱太平军埋藏的金银财宝,致富于金陵,被称为南京首富,被称为“江半城”。
江家得到太平天国宝藏致富,这一传说在南京广为流传。@ 南京还有南京城西、城北的马鞍山、狮子山有“长毛藏金窟”等传闻。
[img]818969[/img]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江寿山故居。
如果“江驴子”真的靠太平军埋藏的金银财宝致富,就能证明神秘的“太平军藏宝”确实存在。
不幸的是,“蒋驴子”的传说只是民间虚构的, 事实并非如此。
专家研究的结果是,在江家致富的过程中,与“驴”无关。历史上没有“江驴”,民间流传的“江百万”和江寿山也不一样。
蒋家原籍安徽含山,清中叶,这个家族的蒋晋堂迁居南京当小商贩。直到蒋翰臣和蒋福基这一代人才开始发财。
蒋翰臣,又名春华,以字行,是老南京人常说的“蒋百万”。
[img]818970[/img]
蒋寿山故居内部。
蒋汉臣原本是官员,后来退出仕途,和弟弟做生意。当时太平天国灭亡后,南京市场物质匮乏,兄弟俩通过贩运稀缺的盐和面条获得了“第一桶金”。后来,他们与人合作,开设了“春生鉴”号,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甚至成为南京首富。
蒋汉臣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蒋长城、蒋长恩、蒋长洛、蒋长松和蒋长泰。蒋长城就是蒋寿山。民间传说,老门东三条营城南巨宅是“蒋百万故居”或“蒋驴子故居”故居,不准确。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三条营的豪宅是“蒋寿山故居”。
由此可见,蒋家的财富与所谓的“太平天国宝藏”无关。蒋家祖先没有人以赶驴为业。由于行为低调,蒋家的财富史一直是个谜,引起别人猜测,有人把它和传说中的太平天国宝藏联系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img]818971[/img]
江寿山故居至今保存完好。
[img]818972[/img]
江寿山故居外墙光绪年间古碑。
古今中外,关于宝藏的传说总是那么吸引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已经灭亡。除了在南京留下一些宝藏故事,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谜团。
例如,太平天国翼王石达离开后,在大渡河被摧毁的前夕,军队里埋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据说石达开当时还有一张宝藏示意图,上面写着“面水支持者,宝藏”八字隐藏训练。
石达开的宝藏在哪里,地点有很多说法,但目前也没有线索留下。
[img]818973[/img]
石达开塑像。
作者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根据历史资料,太平军确实有建藏宝窟、埋藏财宝的行为。
如果太平军在南京有藏宝窟,最大的可能是在清凉山、古平岗、马鞍山和小仓山。当清军被南京包围时,这个地区位于城墙内,由太平军控制。然而,这里是荒野的山脉,幽僻荒凉,寺庙众多,不易暴露。
[img]818974[/img]
清凉山的老影子。清末,南京城西山荒芜,在这里埋藏财宝,确实不容易被发现。
目前太平军宝藏的传说只是传说,没有一个能坐实。
但是谁能说太平军的窖藏不可能埋在南京的地下呢?以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为例,不是民间流传的传说,一步步被浮出水面的文物证实,成为真实的历史事件。
[img]818975[/img]
张献忠沉银中的银锭此前被发现。
太平军宝藏流落民间,成为南京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