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唐朝的疆域相对辽阔,在唐朝早期,唐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是他的军事制度和统军将领为唐朝创造了无限的荣耀。除了李靖等名将的功劳,唐军强大的战斗力也是不可低估的原因。唐军强大的奥秘在于优秀的府兵制度,但问题出现了。既然府兵制度这么好,为什么会被募兵制所取代?筹兵制达到顶峰后,会给唐朝带来怎样的灾难?
[img]818806[/img]
首先,古代军事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中国古代军队中,服从朝廷的管理、军事战斗力和财政问题一直是矛盾的。放开对将领的控制,军队的忠诚就成了问题。但是如果过度约束部队,战斗力就成了问题。同时,朝廷还必须承担巨大的财政支出来支持军队。东汉末年,朝廷放开了对军队的控制,以镇压黄巾起义。结果形成了军阀混战。但如果对军队的约束过于严格,那么正确的战斗力就值得怀疑,就像后来的宋朝一样。南北朝后期,北方开始实行府兵制度。这个系统几乎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政府军事制度的出发点是,一个折扣区的平民不需要缴纳税款,但当有战争时,他们需要自己的武器和军事食品。这也解决了士兵和财政问题,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img]818807[/img]
为了防止将军们支持私人势力,每当战争爆发时,朝廷总是临时派遣一名将军指挥官在几个折冲区作战。士兵和将军不认识对方,所以没有私人力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战斗力,因为士兵们基本上相互了解,更有利于战场上的合作。隋唐两朝都沿用了这一制度,从隋唐两朝的武功中可以看出军队的战斗力,从而发现府兵制度下的士兵战斗力极强。农闲时期,其他农民要服兵役,这些折冲区的士兵可以一起练习。这一制度在军队战斗力、国家财政、将领忠诚度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要求。唐初仍采用这一制度,唐代领土达到鼎盛时期,突厥、高句丽、契丹等民族全部败走。
[img]818808[/img]
二、国家疆域辽阔,战争延续时间长,导致府兵制全面崩溃
但随着领土的广阔,府兵制的弊端也随之出现。南北朝时期,国家疆域较小,府兵即使出征打仗也基本不会耽误下一年的农业。但是疆域扩大后,就大不相同了。如果河北、山东的府兵出征进攻西突厥,他很可能两年内都回不来了。在家里,老年人和妇女没有足够的力量从事农业劳动,整个地区劳动力不足,安全问题无法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经济几乎崩溃。与此同时,府兵的对手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对手变成了凶猛的草原骑兵。虽然府兵战斗力很强,但伤亡也明显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折冲区的府兵数量也出现了严重的不足。这一系列因素威胁着府兵制度,它正在逐渐崩溃。
[img]818809[/img]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许多府兵已经安于家乡生活,再也不愿意出征了。唐太宗后期,许多折冲区都拒绝出征。还有一些府兵愿意交税,请折冲区长官将他从府兵名额中删除。武则天之后,唐朝将领暂时枯萎。唐朝在与周边政权的一系列较量中,输多胜少。这导致了大量的府兵死亡,剩下的府兵不再像以前那样努力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度问题爆发,彻底崩溃。最后,唐玄宗无奈地废除了府兵制度,募兵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开始出现。从表面上看,这一制度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却暗示着这场危机。
[img]818810[/img]
三、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宋明两朝极力遏制武将
节度使制度出现后,确实消除了府兵反应速度不够敏感的问题。然而,朝廷开始失去对军队的控制,这使得一个地区的军政权力得到了控制。而士兵们开始直接服从节度使,在他们眼里,节度使养活了他们。公元755年,唐朝北方的军事将领安禄山发动叛乱。虽然叛乱最终成功平定,但唐朝经济遭受重创,唐朝政治格局也出现了藩镇分离。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后,开始尽力遏制将军对军队的控制。这样,军队的战斗力也明显下降。到了明朝,这种情况并没有好转,重文轻武的情况继续出现。明朝威风赫赫的不是武将,而是懂兵法的文官。明末,儒将不断出现,但纯武将却寥寥无几。
唐代带的府兵制度 为什么土崩瓦解在短时间内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