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杨家四代都是优秀的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出生于神木县北部,至今仍有杨家城遗址。他曾以数千名骑兵破辽兵10万人,被誉为杨无敌。公元986年,宋分三路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西路教练是潘美(不叫潘洪、潘仁美),杨业为副。宋太宗下令撤退,因为东路军惨败。在没有被潘美和王监军采纳的情况下,杨业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杨业还与潘约定,由杨业出战,将辽兵带到陈家谷,潘埋伏在这里歼敌(一说杨被迫出战,由潘接应)。杨业率子杨延玉和73岁的老将王贵黎明出击,战斗非常顺利。听说潘美和王监军在陈家谷前打了胜仗,为了争功,立即下令进兵。走了20多里,听说杨业失败了,立刻转身逃跑。杨业浴血苦战,天黑时退到陈家谷,而此时接应的潘美却一无所有。杨延玉、王贵和士兵全部牺牲,杨业因战马受重伤被俘,位于朔州西南18里的狼牙村(这就是歌剧中两狼山的由来)。契丹劝说杨业,杨业坚定不屈,绝食三天,英勇死亡,不像戏剧表演碰李陵碑死亡,这可能是因为在舞台上表演碰碑死亡,气氛更加悲惨。
杨业死时50多岁,杨业妻子折氏向宋太宗投诉。折氏是大同世族,祖上护边有功。今山西保德折富村也有折太君墓。她的发音差不多,戏曲里都是佘太君。折氏弓马娴熟,屡助丈夫建奇功,戏曲表演也有起源。《百岁挂帅》自然是虚构的。宋太宗下诏杨业为太尉,王监军除名编管,潘美砍秩三等。杨业有七个儿子,基本符合戏曲和事实,只增加了一个义子。朝廷将其他六个儿子作为官职。长子杨延昭在北方保卫领土20多年,是名将,辽军很怕他,叫杨六郎,不是他排名第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他不仅是一个孙子,也是一个杰出的将军。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收复失地计划,并将其与战斗地图一起向朝廷报告,但当他去世时,他没有得到回应。北宋时期,杨家将出类拔萃,为后人讴歌至今。至于杨宗保,穆桂英史无其人。
[img]817058[/img]
到目前为止,行文已经明确了潘美的罪责。他先是轻举轻举,然后不接应,导致了杨业的悲剧。当然也有王监军,在宋代监军的权力大于主教练。至于杨七郎在挑战中杀死潘的儿子,潘后来射杀了杨七郎,这是一种文学虚构。潘美被削职,后复加同平章事,正品,宰相级别。后来,王监军遇赦还,病死。潘美66岁去世。潘美也曾立过赫赫军功,但却伤害了英雄断魂,其罪不轻。到目前为止,大家都知道杨家将,家家户户都唱潘杨诉。
杨家将真相:杨六郎非老六,潘美曾立下赫赫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