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簿是用来记录家庭成员的组成的。现在每个家庭都有,这并不罕见,但你见过抗日战争期间的户口簿吗?高淳区雅溪镇雅溪村有一位姓史的叔叔。
户口簿保存完好
昨天下午,史叔叔向《金陵晚报》记者展示了他珍藏多年的户口簿。这是一张黄色的纸。虽然它很旧,但上面的字迹清晰整洁,保存完好。从左到右依次写着:高淳县第五区六合镇、第四保第十甲第二户、户长史廷达、男四女一和口,口也用增减来写。
史叔叔告诉《金陵晚报》,他今年已经70多岁了。户口簿上的史廷达户长是他的父亲。第四个男人指的是他的父亲、叔叔和两个兄弟,第一个女人指的是他的母亲。他当时还没有出生,户口簿上也没有他。他介绍说,户口簿是1944年以前的家庭人口,是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政府颁发的,反映了当时的家庭人口。
[img]816394[/img]
目的是抽壮丁
一般来说,户籍簿将详细记录户籍中每个成员的姓名、年龄、教育程度等相关内容,但史叔叔的户籍簿只是简单地记录了家庭中男女的人口。
石叔叔告诉《金陵晚报》,这个户口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进行人口普查后颁发的。他不太清楚具体的年份。他只知道人口普查的目的是“吸引强壮的人”,他的兄弟被“带走”了。
《金陵晚报》记者获悉,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918事件后,为了补充军队来源,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初建立了“盔甲”,成为户籍调查和人口登记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壮族转移的主要收藏家。壮丁是指18-45岁之间的男性。当时《征兵法》规定:“除了家里没有壮丁的人,有两丁的人选一个,三丁的人选一个,四丁的人选两个,五丁以上的人按比例选。”
哥哥从军是烈士
当地村长史建清告诉《金陵晚报》,史叔叔的哥哥应征入伍,参加抗日战争,在与敌人的对抗中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史叔叔的哥哥被认定为烈士,由当地政府出资,在村子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碑。
史叔叔说,这个户口是他父亲临终前交给自己的。他认为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家庭人口,也有意义地见证了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布局。他会把它保存下来,代代相传。
抗日战争期间揭开户口簿 人口普查的目的是[抽壮丁]